韩国经济已经来到了岔路口,面临着是变化还是停滞的抉择,三星、韩华的大交易则成了催促韩国经济变化的导火索。韩国经济研究院院长权泰信(音)表示“这次的大交易向人们说明,企业通过通过自主进行结构调整可以强化竞争力,也只有这样才能生存下去”。
在胡同餐饮店被迫与美国餐饮连锁店竞争的时代,变化是唯一的生存之道,因为只有勇于变化的企业才能生存。著名的电脑公司IMB在12年前宣布“不再做电脑公司”,90年代遭遇破产危机的IBM通过收购PwC咨询公司等,成功变身成一家咨询与软件企业,现在公司80%以上的收益都来自于这一领域。通用集团(GE)为了确保未来市场不惜出售收益良好的产业,正是凭借这种大胆变化,通用才能连续130年保持世界超一流企业的地位。这与世界最先制造出数码相机却始终不愿放弃胶卷市场的柯达形成了鲜明对比。
韩国也是一样。只有勇于改变的企业才能顺利渡过危机。成为选择与集中的代名词的爱茉莉就是一个典型事例。爱茉莉曾是一家拥有太平洋证券、经营领域涉及电子、金属等几乎所有领域的公司,但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出售了所有其他子公司,仅留下化妆品这一个领域。爱茉莉目前在全球13个国家拥有4100多个卖场,公司股价超过200万韩元,被誉为“黄帝股”。SK集团的“孝子公司”海力士也是如此,正是与现代、LG的“大交易”和对一般职工进行结构调整的残酷过程铸就了今天的海力士。海力士上半年的营业利润超过2万亿韩元。
即使如此,依然有很多企业不愿变身。东部集团就是因为固守原有的企业结构而陷入了集团体制动摇的危机。造船、海运等需要进行结构调整的领域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很少有企业做出实际行动。
但现在不是我们袖手旁观的时候。韩国代表性的大型制造企业实际业绩都在急剧缩水。全球景气不振、供应过剩和中国的低价攻势成为了韩国制造业面临的三座大山。统计厅11月27日发布称,2013年的矿业制造业出库额(1459万亿韩元)和附加价值(481万亿韩元)分别比前一年减少1%和0.2%,这是1999年外汇危机以来出库额和附加价值首次出现同比下降的情况。
世界排名第一的造船企业现代重工业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已经出现了3万亿韩元的营业赤字,然而在公司面临成立以来最大危机的情况下,公司的工会仍在11月27日进行了罢工,而且是20年来第一次罢工。炼油、海运业界过去一年也一直非常清冷。SK、GS等四大炼油公司的炼油部门今年的赤字都有可能超过1万亿韩元,再加上行业内一味等待“需求扩张”的企业结构,问题更是非常严重。建设行业就是代表性例子,一直在期待公共工程发标或放宽规制等“甘露”,却不想遇到了障碍。随着福利预算增加,道路与铁路等社会间接资本(SOC)预算遭到删减,公共工程急剧减少。在这种情况下,2013年韩国国内建设订单额只有91.31万亿韩元,创下11年来的最低纪录。大韩建设协会常任副会长郑乃三说“上半年一个订单也没接到的综合建设企业多达4594家,占整体的42%”。
大胆求变化是唯一的答案。韩国开发研究院(KDI)的金俊经院长说“必须通过大胆的革新和结构改革恢复增长动力”;LG经济研究院的任智秀(音)研究委员强调“不能一味沉浸于昔日所取得的成功”;全经联副会长李承哲说“大胆的企业变身才是政府明年经济话题‘经济革新’的要旨”,“政府也应该早日制定出帮助企业快速进行产业调整的‘一站法(产业活力法)’”。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