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8日 (周四)
政府支援促得中国科研能力日新月异
상태바
政府支援促得中国科研能力日新月异
  • 特别采访组
  • 上传 2008.12.20 09:22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中国各大学和研究所的科学技术研究能力发展速度快得惊人。

12月9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了《2008年中国科学技术论文统计》。中国科研的新成果使中国政府和学者感到欢欣鼓舞,因为去年科学技术论文索引(SCI)收录的来自中国学者的论文数(9万4800多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7.5%,首次超过了日本,紧随美国、英国之后居世界第三。2000年至2006年,中国在这一排名中的名次一直是第五位。中国的SCI论文被引用数为265万篇次,从2006年的第19位上升到了第10位。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大学和研究所的科研能力还尚未崭露头角。20多年以后,中国科研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而其中的秘诀就是中国政府的“竞争制选择和集中投资”。


北京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心实验室。这里聚集了价值高达数十亿韩元的实验装置,入口处“国家大型科学实验机器中心”、“微波和数字通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电子显微镜中心”等巨大的标牌格外引人注目。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今年9月份从荷兰菲利普斯公司购入了价值高达3000万元人民币的电子显微镜。北京电子显微镜中心的管理负责人朱静教授向记者展示了显微镜,不无自豪地说:“购入这个设备时,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的气氛像是在过节一般。在政府的资助下,我们拥有了能解读0.78埃(A,1埃相当于100亿分之1米)的超精密装备,这样就能得到更精准的实验结果了。”得益于政府的高投资,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一直保持着世界水平的竞争力。金属材料研究所所长于荣海教授说:“去年我们共有800余篇论文被SCI收录,这是继2005年之后的又一个世界第2名。去年论文的被引用率也从2005年的世界第14位步入了前十。”他又说道:“随着科研能力得到大幅提高,我们并不只依靠政府,也在广泛进行着德国西门子、韩国三星电子、日本本田汽车等民间项目。”

上世纪90年代,江泽民主席为提高中国大学的竞争力,对“211工程”学校进行了集中投资,中国的大学从此开始了飞速发展。政府首先迅速地修订了相关立法,确定了划拨资金、科技专家奖励方案等,随后便向大学投入了巨大的财力。中国共产党党报《人民日报》在报道中写道:“1995至2005年,中国政府向211工程一期和二期投入的预算为370亿元(约7兆4000亿韩元)。”

为提高有限财力的使用效率,中国政府导入了完全竞争体系。为提高学者们的研究积极性,中国从1999年开始设置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自然科学奖等奖项,平均每人奖励100万元人民币。政府向获选为“长江学者”的教授额外提供每年20万元人民币的研究费用,为能创造出世界级成果的教授提供100万元人民币的年薪,这就是所谓“双百项目”。

另外,中国也在积极从国外引进优秀教授。魏教授说:“拿清华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来说,60多名教授大部分都有在国外研究10年以上的经历,其中有4位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我也是5年前从美国回来的。”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