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者很纳闷,中国到底想向我们传递怎样的信息?在7天6夜的行程里,我们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中国人。不仅有外交部高级官员、地方官员、文化人士、企业家、学者,还有普通老百姓。中国阐明了韩中应该共同携手前进的方向,主要根据三个逻辑。
第一是对韩中关系的评价。中国强调目前的两国关系是建交后最“成熟的”阶段。“成熟”这一表述与“亲近”、“密切”等词同义。某中国外交官提问道,“要想在中国成为文化人士,应该怎么做呢?”他自己回答道“应该拿着朴槿惠总统的自传”。听说在飞机上中国的文化人士并不会翻看杂志,而是会拿着朴槿惠总统的自传来读。我们对此一笑置之,但几天后在去四川成都的飞机上,真的看到有中国人拿着朴总统的自传在阅读,让我们大吃一惊。
在最先去到的成都大街上,走到哪儿都能看到演员金秀贤的照片。对此,最近刚从中国回来的汉阳大学教授柳熙汶做出了有趣的解释。他访问了几个中国家庭,发现每家的电视机都连接着电脑。中国电视台的正规节目中播放韩剧几乎极少,所以大部分中国人都把电视机连接到电脑上,通过网络观看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也是如此。这让笔者产生了韩国大众文化消费在中国更加活跃的想法,很难感受到韩中之间存在距离。
第二是对拉近韩中关系的要因进行的解释。中国认为是经济合作和日本的右倾化。事实上,韩中经济合作非常密切,甚至无需做过多的说明。在四川资阳市生产汽车的现代汽车某负责人表示,当地政府的支援甚至到了“令人感动的水准”。成都总领事安成国多次表示“不知道像现如今这样的韩中经济合作鼎盛时期还会不会再来”。
但是认为日本的右倾化拉近了韩中关系的这一逻辑很难令人赞同。在我们的行程中,当然包括了宣扬抗日精神的活动,那就是参观位于发生1937年中日战争导火索 “七七卢沟桥事变”的卢沟桥附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7月和9月先后两次访问了这里,斥责日本的右倾化。中国试图通过与韩国缔结连带关系来抗日,但是韩国社会对此立场谨慎。顺便提醒一下,参观这一纪念馆时,最好是避开饭前或饭后时间。因为参观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野蛮行径的展示馆后,基本上没有人还能拿起碗筷吃饭。
第三是中国对韩中关系未来的信任。中国相信,只要两国团结合作,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对于令人头疼的离於岛(苏岩礁)海洋界线划定问题,中方负责人也表示他们深信通过与韩国对话可以得到解决。他说,不管是什么矛盾都能得到圆满解决,中国表现出了这样的姿态,这点与过去有所不同。
对于中国是不是内心希望韩半岛分裂状态的提问,他摆手表示否定。支持韩半岛的统一,这是两国建交时已经表示过,现在中国只是希望统一要“和平完成”。
中国想传递的信息最终可以整理为:目前韩中关系是史上最亲密的,两国间存在的摩擦可以通过双方努力充分得到解决,因此韩中两国应该携手团结,共同发展。
公共外交之所以不同与宣传(Propaganda),是因为宣传可以是虚假的,但公共外交却是建立在事实关系之上的。韩中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因此想法不同,矛盾也是可能存在的,但重要的是表现出坦诚表明各自立场、努力缩小分歧的姿态。
中国善意地伸出双手,我们没有必要带着有色眼镜进行恶意的解释,也没有必要把手缩回来。相反,我们应该用比中国更加开放的姿态,建立全新的韩中关系。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