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 (周三)
韩国企业在中国获得商业成功的七大关键
상태바
韩国企业在中国获得商业成功的七大关键
  • 韩友德 中国研究所所长
  • 上传 2014.08.27 16:31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14日在北京望京的某酒店会议室,30多名韩国投资企业的CEO们在听着演讲。这是中小企业振兴工团准备的“派驻人员军官学校”的上课时间。热衷于对中国消费者心理研究的演讲和讨论接连不断。参与演讲的北京信又金钟珉社长称,“中国的市场情况变化的快速,想要紧随都很麻烦”,“ 以重新开始的心态在学习”。这些在中国经商5~10年的经验派驻人员是怎么看待中国未来的事业的呢?通过与他们的对话,得出了“在中国经商必须要牢记的七大关键”。

1.生活必需品有机会空间

就我国而言,像厨房用品、服装类、家电类等日常用品领域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很多。当地CEO们称,“如果质量和设计突出的话,差不多可以进攻中国市场”。有很多公司已经崭露头角,热销产品有最近在证券市场表现出“牛市”的福库电压锅、减少主妇们为保管剩菜烦恼的乐扣乐扣密封盒、轻而易举榨出新鲜果汁的惠人以及在餐饮业掀起热潮的米斯特披萨等。KOTRA中国地区本部长咸正午表示,“如果说这些是成功吸引韩国主妇们的产品的话,如今也有必要在中国一决胜负。”

2. 渗入“信任”

需要深深植入“这个公司的产品很安全”的意识。这是通过逆向思维,来改变被“假冒”充斥的中国市场的现实。实际上,从韩国进口的农副产加工品有一种“这是从韩国进口的产品,可以信任并可以吃”的意识,随着这一意识扩散,产品以高价售出。牛奶是典型性例子。随着韩国牛奶在山东省青岛港口的通关程序简略化,已经销售到上海,远的地方都到四川省成都。如果具有保持新鲜的流通渠道,泡菜也可以成为热销商品。在中国经营饲料厂的Cofeed李政周社长强调说,“FTA反过来对我国农户来说也可以是机会。”

3. 销售文化

影视、音乐、演唱会等娱乐产业是与中国年轻消费者相符的商品。去年在中国上映的韩中合资电影《分手合约》数周内占据票房第一位,成为成功卖座的电影。无声剧《乱打》、B-Boy演出、游戏角色等也可以成为在中国销售的正当商品。CJ集团中国本部代表朴根太称,“文化、创意产业是我们具有竞争力的几处空缺领域”,“应该全面打出设计、时尚等第3产业”,他还认为有必要在制造业产品与韩国文化接轨。

4. 构建多种供给链

制造业配件公司的情况是,从“本部-子公司”这种单纯的供给链条有必要转变为中国企业。即能否将供给线扩大到中国企业,关系到制造业营销的成败。很意外的是,中国制造业有很多“技术空缺”。当地CEO说,可以填补此空缺的机会很多。在山东省济南经营打印用油墨企业的林起范社长补充道,“励志成为中国企业的外包企业正在寻找公司”,“需要针对中国企业为的全方位市场营销”。

5. CSR(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业务

在中国对CSR的关注也越来越高,还发现每年定期整理主要企业CSR活动的报告。也就是说这可以成为最好的宣传手段。尤其是可以缓和中国人对外国企业的否定认识,在这一点上一定要多费心思。中小企业振兴公团北京事务所长李丙植(音)说,“最近随着小事也会在中国媒体上报道,对于公司来说,会发生很多具有决定性打击的情况”,“应当植入要与中国一同成长的公司这一意识”。

6. 让“关系”制度化

“关系(人际网络)”是在中国从商不可缺的要素。因为发生问题时,要去找最适合的人一起筹谋解决对策,关系不是在个人层面,而是必须要在公司层面进行管理的要素。即使换了负责人,还是需要可以维持的体制。汽车配件公司三河世原天津法人的金炫廷财政部长说,“关系也是公司的重要资源”,并强调说,“在公司层面来看,应当定期邀请相关公务员等来构建‘关系管理体系’”。

7. 开始培养专家

商业最终是人为之事。如果说10年前是要准备在中国经商的企业,那么如今应该致力于培养专家。需要精通中国人文、具备能够管理人脉的语言能力、具有能够对主要在中国事业做出判断能力的人才。KOTRA北京贸易官的洪部长称,“能够理解中国人、中国市场、中国惯例的专家并不是一两天可以培养成的”,“应通过10年、20年持续性的教育和循环工作、适当的奖金鼓励等来培养‘中国通’”。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