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韩国在中国进口市场占据第一的位置,但进入今年后截至7月的对华出口同比减少了1.2%等,对于对华出口不振的担忧正在增加。对华出口中,中间材料的比重占70%以上,比重过高,所以急需扩大对消费材料、服务、环境等新内需领域的进军。
考虑到这样的局面,KOTRA为了尽快创造出口成果,实现出口领域的多样化,通过中国国内的全部16家贸易馆,严格挑选出了在消费材料、农产品、环境、节能、汽车零件等新朝阳领域具有雄厚出口购买能力的104家实力客户公司。特别是考虑到进军中国农产品市场及扩大消费材料的出口比重等的紧迫性,KOTRA提高了农产品(33家公司)和消费材料(32家公司)领域客户公司的比重。
在参与企业中,淘宝(电子商务)、苏宁(家电流通)、步步高(流通连锁)、CECEP(节能)、金杯(汽车)等业界代表企业大多包括在其中,而且参与企业具有雄厚的购买实力,销售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就多达64家。韩国企业有300多家参加,对进军中国内需市场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
KOTRA负责人透露,“最近,中国内需市场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对环保产品的需求增加、计划生育政策放宽使得幼儿用品市场快速成长、对美容的关注度上升等”,“环保建材、健康食品、男性化妆品、幼儿用品等领域的优秀中小企业参加了这次的商谈会,进行了充分的出口商谈”。
除了出口商谈会,还举行了内需市场说明会、运营泡菜宣传馆、出口困难咨询等附带活动。
说明会上邀请了通关、认证、咨询、纷争等领域的中国专家,指出了韩国中小企业进军中国内需市场所需的注意事项。
泡菜宣传馆是考虑到习近平主席访韩后业界期待能立即重启韩国泡菜的对华出口而准备的活动,由4家泡菜专门企业参加。生产泡菜的韩成(音)泡菜部长尹光培(音)表示“之前一直受中国出口卫生标准限制,从2013年开始中断的韩国产泡菜出口希望能够乘着韩中友好氛围重启出口”,为了与中国当地生产商品展开竞争,计划生产高端泡菜进军中国内需市场。中国规定,适用加热制成的本国泡菜的卫生标准,大肠菌群数每100棵克不能超过30颗。业界一直诉苦,称这一标准适用于韩国泡菜后,韩国泡菜的对华出口基本是不可能的。
另外,KOTRA为了在中国当地直接向进军中国市场的业界企业提供困难咨询,将出口专家委员安排在现场充当 “移动KOTRA”。这是为了向缺乏出口经验的出口初期企业提供信息。
KOTRA中国地区本部长咸正午表示“通过这次的商谈会,习近平主席访韩后在中国掀起的亲韩热潮成为了打破对华出口不振局面的契机”,“实力企业大举参加,成为我国企业寻找进军中国内需市场新方法的大好机会”。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