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5月31日发表标题为《A world to conquer》的亚洲企业特别报道,称亚洲占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8%,占世界股票市场市价总额的27%,发挥着世界工厂的作用。但报道分析称,在亚洲企业中,能够称得上“超级明星”的企业只有韩国三星和日本丰田,大部分亚洲企业在品牌力量和国际化程度上依然落后于美欧企业。
《经济学家》接着提出,三星已经超越“家族经营企业集团(family conglomerate)”的阶段,进化成全球跨国大企业。报道分析称,三星电子会长李健熙在上世纪90年代推动三星企业文化全球化,构建以增长业绩为基础的福利系统,并开始录用外国人,此外还使整个集团产业围绕三星电子为中心运转,成功克服此前模仿日本企业模式的弊端,并在中国企业奋起追击的2013年大手笔将研究开发(R&D)费用支出提高24%,成功带领三星走向成功。
《经济学家》介绍称“三星电子的副会长李在镕即将接过三星集团的经营权”,“但集团会长一家拥有的股份并不高,反而是机构投资者持有1500亿美元的股份”,“三星已经成功实现进化,三星的例子值得更多亚洲企业效仿”。
另外,《经济学家》还介绍称,韩国与日本的大企业曾在上世纪60~90年代带动整个亚洲的经济飞跃增长,但最近中国与印度的企业正崭露头角。中国的联想通过西方式结构和雇佣外国员工,正不断取得新的成果,腾讯更是签下国际巨星梅西为品牌代言;印度的太阳制药已经成为世界的最非专利药公司之一,塔塔集团也已成为世界屈指可数的信息技术(IT)公司和高级品牌汽车制造公司。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