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火病,不能忍
“心里火气冒上来,心怦怦直跳”,“心堵住了,连说话都困难”。这是1996年美国精神科协会认定的韩国特有精神疾病——火病(因生气而得的病)的症状。主要发病人群是中年女性,她们多是不得不把丈夫反复的外遇、殴打、酗酒和赌博以及婆家长时间的虐待当做宿命10年以上的人群。长时间没有出路、经济状况处于贫困的男性也有患此病的可能。
由愤怒发展到火病的原因是他们往往在“恨”和“精”的传统文化框架里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实际上患者们对令人气愤的现实已经死了心,只是在努力让自己适应不合理的现实。所以预计善于积极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社会、经济条件较好的新时代年轻人在中年期患火病的人将急剧下降。
治疗应在“一味的忍并不是美德”的认识下,在理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症状才能好转。

对别人过度的考虑会导致待人恐惧症患者的产生。患者担心自己的外貌、体味、表情、动作等会令人不快或惊吓对方,极度害怕,不管怎样总是极力避免站在他人面前。病的本质是一种加害妄想,担心自己会给别人带来伤害,如果社会生活很辛苦,时间长了容易并发忧郁症。
这种病在极度考虑他人的文化兴盛的日本尤多,韩国、中国等儒家文化圈也有。和精神科专科医生的谈话配以阶段性释放恐惧心理的认知行动治疗法效果较好。
在中国被称作肾亏的病发生在受把男性的精液当做生命精髓的中国文化影响较深的人身上。因为他们把精液的消失当作对生命的威胁。在认为通过性行为、遗精、自慰行为等定期排出精液对身体好的西方人或在西方成长的第二代中国人中没有这种病例。

隐蔽青年一整天几乎把所有的事情都在自己房间里解决。但是他们在内心也想交朋友,想和朋友在一起,只是因为不会表达自己,和他人达成共感的能力不够,导致他们无法和别人相处。这种情况反复持续,忽然从某天开始就把自己锁在了房间里而已。
有这种倾向的人在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但是在长大成人后(大部分都已满18岁)理所当然应经济独立的西方文化圈中,不进行社会生活在房间里待几年的事情本身就是不可能的。这也是成为只存在于在同一屋檐下照顾成人子女的韩国、日本等文化圈独有问题的原因。
为防止子女成为隐蔽青年,父母必须丢掉不关心、过度保护、过分关心等养育子女的态度,向子女作出与他人共同生活的榜样才是解决问题的核心。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