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提出的方案大致如下,首先开发出新的电子证书,替代现在必须依托控件设置的电子证书,并解除要求网购规模超过30万韩元以上时必须进行电子认证的金额规定,然后开发出专供外国消费者购物的网络商城等。简略来说,政府针对这一规制进行改革的方向主要是提高消费者结算的便利性。
然而,专家们指出,韩国国内电子认证制度的真正问题不是“规制内容”,而在于“规制结构”,即官方直接进行技术开发,为提高官方开发技术产品的利用率,设立门槛禁止其他技术竞争,进行技术垄断的问题。专家们指出,正是因为如此,才导致在网络安全不完善的90年代初期普遍使用的控件一直存在到今天,而且这种整齐划一的安全技术为恶意代码轻松入侵敞开了大门。而且,电子证书市场由金融圈等出资支持的部分企业垄断经营,制定规制者与经营者存在共同利益,导致疏忽消费者保护问题,电子金融交易系统加拉巴哥化,这才是问题的本质所在。
10多年前高丽大学教授金基昌(音)就曾对韩国国内电子证书的危险性作出警告,他表示“电子证书风波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竞争问题”,“当局不应该介入技术产品问题,而应该着力推动高水平的消费者保护政策,使民间安全企业进行技术竞争,带动技术标准逐渐上升,这样才能开发出安全度高的技术,使其可以在全球安全市场竞争”。没有结构改革,仅致力于消除眼前的不方便,并不能成为规制改革。希望当局可以多花费一点时间,拿出周密的、结构性的规制改革方案。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