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国政府官员和专家信赖度降低的其中一个原因恐怕就是他们过去经常隐瞒事实,或者没有坦率说出自己的见解。官员们依照高层意思歪曲事实,证券公司的金融专家为了本公司的利益而不能坦率说出专家的见解。人们对此记忆犹新。加上本应必须客观公正的教授和研究员都为了自身的立场,看人眼色,绕着弯子说话。无论是正确还是错误,直接倾吐自身见解的民间匿名人士的话怎么会不让人感到痛苦呢?如果韩国专家要挽回信誉,就首先需要表明不分时间和场所清楚阐明自身见解的态度。
可是与有信服力的发言态度相比,更加重要的是专家的能力。事实上更加根本性的问题就在这里。为什么众多经济学者们在政府、大学、金融公司努力工作,却没能预测到逼近的经济危机?笔者认为原因是专家培养体系存在缺陷。现代学问过于细分化和专门化,自己又不是天才,只有埋头在非常狭窄的专业领域内学习知识。因此大部分专家虽然对于树枝般细微的问题学习了很多,但是却没有受到总览树林全体的训练。例如花费很多时间用于改善复杂的金融工程计算方法,却没有深入思考公式出现的根本假设是否正确,以及有利于实体经济的金融工程局限在哪里。如果说得严重点的话,可以说专家虽然精通细微的技巧,却缺乏立足于健全的常识,缺乏从整体上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当然,专家的这些局限不是韩国一个国家的问题。因此,最近强调融合知识的呼声高涨,总览全局观点的重要性凸现出来。与创造知识相比,韩国是注重进口别人知识的落后知识国家,专家局限产生的副作用表现更为严重。因为专家们没有自己独创性的想法,只知道追随别人过期的政策。即使在非正常的危机状况之下,也不能转换为果敢和改革性的思想。反面,我们看看美国是如何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美国果敢地采取了按照教科书知识根本无法想象的政策。恐怕是因为那些编写教科书的专家非常清楚教科书上知识的局限,如果认为必要的话就果敢地促进摆脱局限的政策。
不只为了面对此次危机,也为了防备今后可能遭遇的国家危机状况,韩国需要培养专家集团的力量。不是培养盲目追随外国而获得学位的二流知识分子,而是必须培养具有独创性和多种创意、能领先别人的真正一流知识分子。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韩国社会必须成为包容不同意见的宽容社会和多样化社会。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我们梦寐以求的诺贝尔科学奖和经济学奖,韩国才能跃升为引领21世纪世界的先进知识国家。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