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回归(Reshoring)”成为了美国制造业界最大的话题,指进军海外、特别是进军中国的企业纷纷回到本国的现象。GE将洗衣机和冰箱等部分家电转移回美国生产,苹果也将Mac电脑等产品的生产基地转回美国。甚至加工企业也纷纷行动起来,K’nex(玩具)、Trellis(皮包)、Handful(女性内衣)等纷纷迁回。这是中国每年高达20%左右的工资上升幅度、页岩气革命所引发的美国减少费用所带来的现象。沃尔玛也踏入了这股浪潮,沃尔玛2013年8月宣布“未来10年内将采购价值500亿美元的美国产品”,表态将积极参加奥巴马政府提倡的“制造业复兴”运动。
日本企业早在中国反日浪潮高涨的2000年代初,就开始了脱离中国的步伐。放弃中国之后,日本企业选择立足于东南亚地方。其中政府起到了很大作用。日本不吝向东南亚各国产业园区的建设工作提供资金援助,目前在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等地,“日本工业园区”都占据了最优势的地位。日本企业正纷纷从中国“南下”到东南亚。
90年代中国的崛起导致全球生产结构发生了重组,大约4亿廉价劳动力制作的商品开始蚕室西方市场。2001年末加入世贸组织(WTO)之后,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然而,这个工厂现在开始动摇了。工资激增、人民币升值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导致中国的制造业环境逐渐恶化,油价上升造成的物流费用增加也推动工厂逐渐转向距离市场更近的地方,因此才催生了美国的“回归”、日本的“南下”和韩国的“选手更替”等现象。
奥巴马政府正通过“在美国制造(Make it in America)”来应对这一趋势,日本通过在东南亚建立产业园区为“后中国时代”做准备,那么,韩国的情况如何呢?韩国不仅不想办法吸引走出国门的企业回到国内,甚至连人气旺盛的大企业也纷纷将工厂设往海外,令人不禁担心“这样下去,整个韩国经济是不是整体会成为‘迷路的候鸟’”。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