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名远扬的主角宋佑硕(宋康昊饰)的原型是已故前总统卢武铉。片中人物与韩国社会的评价大相径庭。门户网站上展开了一场自首映以来给最低评分的所谓的“评分恐怖袭击”,表示不可或缺好电影的留言也随之增加。目前网站Naver上该电影的影评人数达8万多。
像是对争论有充分预料一样,电影的构思运用了商业式盈利策略。与“卢武铉总统传记”和“政治人卢武铉”都有距离。而是在时代上拉开与现实的距离,集中刻画了20世纪80年代初在釜山刚开业从埋首赚钱的律师蜕变为人权律师的故事,展现了人性光辉。剧中登场审判的逻辑也符合常识。“大韩民国宪法第一条第二项规定,大韩民国主权归属国民,一切权力来自国民。国家即国民。”是这部电影的经典台词。这种戏剧性的展开不仅仅吸引了亲自体验过80年代的中老年人,连20~30多岁的年轻人,甚至不知道主人公的原型是谁的观众也被深深感染。在电影票预售网站Maxmovie上预购电影票的观众中,40岁以上的占45%,为各年龄层中最多,而30多岁和20多岁也分别占到34%、18%。
将真实的故事与电影相比较的热情也很高。亲自撰写剧本的杨又石(音)导演表示:“也有人把剧中人物和现实中人物一对一地比较,我不希望这样”,“剧中很多人物是虚构的。”
审视票房的角度多种多样。庆熙大学社会学金中白(音)教授解释说:“在如此简短的时间里,众多人齐聚在一部电影中是可以引起共鸣的特殊意义所在”,“仅凭娱乐性不能成为卖座影片。在疏于沟通的时代沟通相关的故事也深入人心。”
延世大学心理学黄相旻教授称:“看着主人公,想到自己也可以那样生活的,也应该那样生活的”,“ 听到‘国家即是国民’,特别是很多中壮年观众会感到懊悔”。当然也不全是好评。影评家朴宇成(音)指出:“雄浑的音乐,频繁的特写等将本来就灼热的素材过度地渲染”,“在这极端对立横行的时代,对于灼热的东西,与强烈地渲染相比,反而更需要冷峻地省察的态度。”
政界也氤氲着一种警惕放大解读的氛围。民主党郑成湖议员称:“剧中宋佑硕律师投入到平民的生活中,展现真心的样子引起共鸣”,“将其视为亲卢势力膨胀的契机,或者认为对政权有怎样的影响有种王婆卖瓜的意味。”新国家党金在原议员说:“我也是观众之一”,“虽然有政治色彩,但是从影片制作角度是值得卖座的好电影。从党政的角度,不是欢迎和让人鼓掌的事情。但也不是说长道短的性格。”
以前1000万票房影片中以悲剧的真实故事和现代历史为题材的《实尾岛》和《太极旗飘扬》以来引起各种社会热议和政治分析。于上次大选的3个月前上映的古装剧《光海,成为王的男人》也曾被解读为是对新领导集体饱含期待的电影。虽然之前也有过像《海云台》或《盗贼联盟》一样全面强调娱乐性的1000万票房电影作品,但是社会热点话题性是成就《辩护人》1000万票房的威力所在,这一点毋庸置疑。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