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在宇宙开发问题上,最重要的是政府的一贯政策、持续的支持及共享发展蓝图。从这一点来看,此次提出长期宇宙开发蓝图的计划具有深远意义,其内容也赋有挑战性和进取精神。其中明确了通过开发韩国型运载火箭,确保自主发射能力,拥有相当于发达国家水平的宇宙开发竞争力这一目标。这是一个符合韩国经济水平和国家地位的充满挑战性与进取性的目标与任务。
引人注目的是,这次还同时提出了航天技术产业化战略,通过宇宙开发创出“未来之富”,促进相关产业界积极投入宇宙开发。尽管世界经济低迷,但各国政府的宇宙开发预算与商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这是因为航天技术拥有创造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综合系统技术”的特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研究结果显示,宇宙开发的经济效果与投入费用相比,直接效果达1.75~3.4倍,间接效果达4倍以上,也就是说,宇宙空间成为日常经济活动领域的“太空经济”时代即将到来。随着民间参与宇宙开发的深入,宇宙开发的产业化和商业化也在加速。观测、通信、卫星导航等卫星服务市场正在不断发展壮大,民用运载火箭开发、宇宙观光商品等新兴市场也正在出现。鉴于这种情况,政府不失时机地公布航天技术产业化战略,非常振奋人心。
宇宙开发是人类的未来所在。发达国家已经在争相抢占宇宙空间和市场。21世纪以来,对太阳系的有人和无人探测活动骤然增多。美国计划在21世纪30年代实现载人火星探测,在中间阶段推进小行星载人探测。民间航天企业Space X还提出了人类移居火星的构想。俄罗斯和欧洲也在共同推进火星无人探测。中国、日本、印度成功发射了月球探测器,并向火星探测发起了挑战书。
过去25年间,韩国一直以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技术为开发重点,追逐着发达国家的脚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世界水平的卫星系统技术和运载火箭的基础技术。但是运载火箭的核心技术——液体发动机技术和卫星运载体开发技术还很薄弱。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中国、印度等宇宙开发先进国每年在宇宙开发上的投入高达10亿美元以上,预算比重最少也达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04%,而韩国的宇宙开发预算每年为3亿美元,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017%;投入的人力规模情况也是如此,发达国家至少有1万人的人力投入,而韩国还不足2000人。从目前的预算、技术、人力资源水平上看,韩国未来很难在太空领域具有全球竞争力。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提出的宇宙开发蓝图能够为实现太空强国的韩国梦想打下基础。既然已经制定向宇宙进发的新蓝图,现在为实现这一梦想,就需要科技工作者的汗水和努力以及国民对宇宙开发的同意与支持。虽然起步稍晚,但在保持一贯性与充满进取性的计划引导下,只要以特有的速度和激情去努力,宇宙定会向我们抛出橄榄枝。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