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12名选手还在首尔接受了为期40天的训练。对此他们只有好感,并没有什么讨厌的感觉。
“本次入选的选手们是在韩国训练了一个月实现华丽变身之后回来的。韩国的音乐、时尚、化妆等行业比较先进,去那里学习修正一下难道不是好事吗?”(秦姐,30岁,节目编制员)
在现场遇到的中国人一致认为“从领先我们一步的韩国那里学习,这有什么好奇怪的?”,这让嫌韩流(嫌弃韩流)的说法黯然失色。此外还有中国人称,“通过与韩国合作,中国娱乐节目得到了发展,这应该感谢韩国”。
中国现在成了全世界人气颇高的竞技场,代表性的领域就是选秀节目。仅仅今年下半年,就有13个从韩国、美国、荷兰等地归来的选秀节目展开了角逐,称目前竞争过热的中国广播管制当局甚至于去年8月下达了限歌令,禁止制作新的选秀节目。
韩国MBC的《我是歌手》节目在湖南卫视播放上映了中国版的《我是歌手》, Mnet的《超级明星K》也在湖北卫视播放了中国版的《我的中国星》,这些节目纷纷制作出来与全世界竞争。
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栏目创下了2.38%的平均收视率,湖北卫视的《我的中国星》平均收视率达到1.27%。考虑到一年中中国仅有十个左右的节目会超过1%的收视率这一特殊因素,上面的成绩被评价为成果惊人。CJ E&M《我的中国星》出品人朴右振(音)称,“在中国电视台收视率排行榜中占二十几位的湖北卫视得益于《我的中国星》的人气,一下子挺进到十几位”。
继“世界工厂”之后迅速变身发展为“世界市场”的中国,现在正成为大众文化的新熔炉。不仅在广播领域,其他大众文化领域的融合也在积极进行着。SM娱乐的12人组合EXO分为EXO-M和EXO-K,两组各六名成员在中韩两国登台亮相。EXO-M由4名中国人成员和2名韩国人成员构成,在中国自然被视为中国团体。TimeZ 、M4M团体等韩中演艺企划公司也在发展为共同企划制作的韩中合作团体,并登台亮相。
人力、资本、技术相结合的韩中合作的电影制作活动也十分活跃。电影《分手合约》去年4月在中国上映两天后就收回了制作成本(约52亿韩元)。电影《大明猩》、《拳击》等也是由韩国企划制作并由中国投资的例子。CJ E&M去年跟越南最大的广播电台VTV签署了电视剧合作协约。
事实上韩国大众文化界也存在关于韩流的泡沫会不会消失的担忧,但是在《我的中国星》录制现场遇到的中国人称,“韩国和中国通过悠久的历史在文化上互相影响”,这种眼光比较长远。
在《我的中国星》休息室里遇见的评委谭咏麟(63)也高度评价韩流称,“韩国发达的K-Pop 对中国大众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看到K-Pop选手们就会联想起张国荣等明星活动的80年代香港大众文化的全盛时期”。作为歌手和电影演员在1980年代掌控亚洲大众文化的 “亚洲偶像开创者” 谭咏麟,2013年引进韩国模式制作中国娱乐节目并担任评委的面貌也象征性地展现了亚洲大众文化的循环发展面貌。
忠南大学舆论信息系金守正(音)教授称,“即使韩流声势大减也不会消失。记忆、爱好、习惯等会留在文化接受者身上。文化是一种融合和变化的东西,所以应该顺其自然地接受”。
亚洲国家因为领土、历史问题等在政治上互相对立,但是大众文化超越了政治和国境。不仅是韩流的人气,日本的大众文化在韩国也依然很有人气,中国文化也以“汉风”之名在亚洲范围内流行。从热衷于香港电影或日本漫画、动画的人,到最近疯狂喜欢韩流电视剧和K-Pop的人,可见大众文化的交流一直在滔滔不绝地进行着。人们以开放的胸怀对其他亚洲国家文化的接受能力跨越了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对立与矛盾,是创造新亚洲的‘文化破冰船’。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