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今的现实情况虽比此复杂,但同样需要一定的协商能力打破僵局。
2000年秋天,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理查德·赫尔布鲁克肩负着一项任务——美国议会要求他将美国缴纳给联合国的会费预算从现行的25%减少至22%。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愿意提高本国会费预算的国家,但当时并没有这样的国家。在跟各国代表进行连续接触之后,赫尔布鲁找到了问题“症结”之所在——当时大部分国家已经制定了2001年度预算,不可能再增加预算。于是赫尔布鲁克采取要求他国自2002年开始增加预算额度的战略解决了问题。在清除“时机”这一“绊脚石”之后,增加预算的协商才变得有可能实现。
在围绕朝鲜核武器开发的六方会谈问题上没有这种“妙方”吗?最近,美国国务卿赖斯表示将于12月8日在中国北京重启六方会谈进程。美国、中国和俄罗斯非常担心韩国和日本将不得不拥有核武器来对抗朝鲜,另一方面,将拥有核武器的朝鲜逼入绝境也并非合理的选择。朝鲜将重复同一伎俩,即在显示出积极推动会谈进程的同时,在会谈中向相关其它各国提出无理要求。
这使我想起了一位政府高官对朝鲜核问题协商的分析:对于自己终究想要得到什么,朝鲜政权内部似乎并没有能力就此达成一致的意见。如果事实果真如此,那么西奥多·罗斯福的竞选班子负责人、前大使理查德·赫尔布鲁克也将无法解开六方会谈的难题。面对这样的对手简直无从下手,因为对手连接受协商的能力都尚未具备。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