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了网络报纸的出现和2003年的大选等成就了无数网络论客,同样也埋葬了不少网络论客。有的线下明星评论家们将评论阵地转移到网络上来。从2000年中期开始,网民中不但出现了明星论客,还出现了一种网民大众自身引领舆论的“大众智性”、“集团智性”现象。最近,就好像使用者原创内容(UCC)热潮反应的一样,通过视频形象来进行游戏的“废人”和“数码唠叨鬼”比只是用文章来决胜负的论客更受世人瞩目。
网络论客们互相之间展开激烈的“唇枪舌战”,但有时会因过火而成为问题,甚至会因为其狭隘的视角、极端的言论而发展成为“网络恐怖分子”。全北大学教授康俊晚提出“净化(catharsis)亡国论”,他认为“网络论客们的恶语并不能成为解决问题的方案,而只是停留在给支持者以心灵净化的水平”。也就是说,论客们的文章没能够以理服人、没有去寻找双方的妥协点,而是偏重于自己阵营的内部凝聚或是集团性的解恨,阻碍了真正意义上的相互沟通和论争的可能。
最近多名论客一下子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网络经济论客“minerva”因对金融危机的准确语言而受到大家的关注,成为了新闻制造者;一位军事评论家出身的保守派论客认为演员文根英的捐赠是“游击队政治活动”而引起轩然大波。进步派论客——中央大学教授陈重权反驳其道:“好像70年代小学生的反共文章”,在保守阵营中也有评论认为这是“给保守右派品牌抹黑的行为”。
正如剑客用剑来战胜对方一样,论客必须用文字来制服对方。如果一个人文章观点不够敏锐,那么“争论”一开始就无法成立,他的“论客”称谓也将难保。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