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并不是经济学家或国际关系专家所说的话,而是《太白山脉》的作者赵廷来(70岁)所说的话。7月16日,在首尔太平路媒体中心举行的长篇小说《丛林万里》发行记者见面会上,赵廷来强调一定要了解成为世界中心的中国。
这部小说描述了韩国和日本等各国商人以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国为舞台而展开的经济竞争。最近三个月,他的原稿一直在门户网站NAVER上连载。为写《阿里郎》而在20世纪80年代末去中国东北部地区时就开始了这部小说的撰写准备。面临苏联解体还很稳定的中国激发了他的好奇心。他说,此后,为了去实地调查,他去中国超过8次,仅在资料调查方面就花费了2年多时间。
“我写《太白山脉》的目的是想克服在扭曲的现实中不能将真相称作真相的郁闷感,写这部作品的目的则是想在开启我们未来之门方面做出小小的贡献。因为今后的30年是重要的新局面,明智地渡过这段时期与国家的命运有直接关系。”
赵廷来指责韩国小说的危机是由“只写关于‘自己’的故事而导致文学萎缩”引起的,他还称写《丛林万里》的目的是开阔韩朝分裂后处于休战线以南的韩国作家的视野。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