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如何定义大韩民国二十多岁的这代人呢?牛教授等人都一致认为“最近的年轻人老成、聪明伶俐但是略显懦弱,缺少年轻固有的霸气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金红中表示:“我看到二十多岁的人和‘青春’两个字眼越来越远,现在与二十多岁年轻人疏远的青春成了七十多岁富人的特权。”
金贤真作家谈了一下二十多岁眼中的二十多岁的人。“不管家庭情况、所属阶层如何,左派还是右派,他们内心都充满了不安”,“‘肯定有比我嫁得好的,肯定有比我强的人能追到更漂亮的女孩子’,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内心被这样的不安所占据,这都是受父母一辈影响才有了这些欲望。”牛教授说:“很多人都有‘理所当然会输’的心理,本来要从游戏自身规则找问题的,但是现在的二十多岁认为游戏本身没有问题,是自己不争气。”

这些年轻人为何如此害怕呢?白作家坦言了自己的经历。“金融危机的时候,家里有三个大学生。父亲曾是收入稳定的老师,但是当时家里都快要走投无路了。我们也不想活的多么风光,就只想着活下去,但是……经历了这种绝望之后,就更加现实地承认‘阶级’一说了。”
金贤真作家把二十多岁人的心理比作“穿着父母做的防弹衣经历了金融危机”。他说:“金融危机的确对他们造成了冲击,但是这种冲击是次要的。况且,他们不是自己亲身遭遇的打击,而只是经历了一场代理战争,所以所有经历过这场战争的人都将所造成的创伤无限制夸大。”
◇ 青春,不想如何“处世”,却总考虑同社会的“不和谐”
还有人指出了《20多岁,疯狂学习》、《20多岁,痴狂者生存》等激发20多岁年轻人潜能书籍热销这一现象所存在的问题。“二十多岁在考虑如何同世人、世事友好相处之前,首先想到与社会不协的一面”(金红中),“二十多岁的人依靠激发个人潜能的这些书籍来拓宽自己的梦想空间”(牛锡训)。
牛教授强调说:“经济固然重要,但是只有学了文学和艺术才能有新的东西迸发出来。要抛弃相互之间的敌对竞争观念,学会合作。”金贤真作家补充说:“二十多岁的人必须要继续和低落的情绪以及挫败感进行斗争。这是克服恐惧感的一个非常艰巨的课题。‘没关系,死不了’的想法很重要。”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