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在韩国社会中,对于经常称为研究所的智库也不再陌生。虽然上述智库的政治性相当强,我们所熟悉的美国传统基金会和布鲁金斯研究所都着重无党派性(non-partisan)。在政治方面不提出党派性,自命为研究美国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政策,应对疑难问题的智囊团。它们都是民间研究所。仅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就有150多家这样大大小小的智库。从一般性的公共政策到国家安保、世界战略、战略武器、环境、国际和平、特定地区研究等特定领域,内容多种多样。与站在大学讲台上相比,汇集在研究所活动的专家更喜欢活跃和实践性的活动,。
韩国社会在此前的民主化阶段中,通过市民运动的方法使市民社会活跃起来。由于此前国家领域过于僵化和社会领域缺少疏通,试图通过运动的方式来打破僵局和非效率性。过去学生运动和劳动运动的经验对此产生了不小的推动力。可是在这样的运动中,中心不是市民们,而是专家或者运动家。甚至呈现出所谓的“没有市民的市民运动”面貌,这是韩国独有的特点。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如今市民团体可以说是达到了过于饱和的状态,市民社会活跃。在这个过程中,“市民团体”发生分化,有的成为政治团体,有的转化为权力预备军,也有纯粹的市民团体保留下来。运动犯的错误也不少。
从韩国社会的发展阶段来看,目前运动的方式在民主化范式中是否有效值得怀疑。笔者认为,如今更需要超越运动的水准,群策群力,探索和共同讨论更加成熟和合适的社会发展方案。专家留在运动场地东奔西走的样子并不雅观。要求专家要培养名副其实的实力在用常识无法突破的难关中,提出专家性的解决方案。如果专家像张三李四一样发言的话,社会如何能够发展,我们还有未来吗?
笔者认为,由于加强市民社会力量发展社会的方法,智库活动是适合专家的比较好的出路。如今需要的不是呐喊,而是通过思索和探索寻求社会发展动力才能变得巩固。在知识社会中,为了赢得国家间的竞争,创造知识和培养实力是胜利的核心条件。在知识和创造的社会中,要求的是专家们的知识和创造力。从美国可以看到,政府没有垄断国家的运营,将民间智库的力量和政府力量团结起来培养人才、开发政策。拥有世界性竞争力的大学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虽然韩国社会也进行了共同治理及政府和民间的合作治理,正在摸索的不仅是政府,还有政府和社会结合的共同体全体力量运作国家的道路,但是问题在于还需要能够支撑的力量。
虽然国策研究所被赋予了智囊团的角色,但是在效率和公正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即企业的研究所会首先追求自身利益。这里需要为我们国民和国家创造利益的公正的研究集团,这就是智库和智网。智库的基础需要公共财团和企业的积极援助,需要国家合并国策研究所在与民间智库的竞争中加以诱导,使其产生好的政策。为了韩国的未来,现在到了对成立好的智库表示关注并付诸实践的时候了。这是在知识和创造的社会中所要求的真正的爱国之路。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