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 (周三)
中国型跨国企业模型——华为,实现赶超三星电子的快速生长的秘诀
상태바
中国型跨国企业模型——华为,实现赶超三星电子的快速生长的秘诀
  • 韩友德 《中央日报》中国研究所所长
  • 上传 2013.06.05 09:09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三星电子未来最大的竞争者既不是苹果也不是谷歌,很有可能会是中国的华为。这是最近全球信息技术(IT)业界经常出现的话题,可见华为的增长势头是多么惊人。该公司1988年创立于深圳的沙滩上,去年超过爱立信成为世界最大通信设备企业。两年多前正式进军智能手机市场,现在正在猛烈追击三星和苹果。华为还是在140多个国家的市场设立据点的跨国企业。那么,到底是什么打造了今日的华为呢?

像毛泽东那样自力更生,实行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引领华为竞争力的主人公就是创始人兼最高决策者的任正非总裁(69岁)。军队出身的他表示“我有两个敬仰的人”,那就是革命家毛泽东和IBM的前CEO郭士纳(Louis Gerstner)。他说自己就是从他们两人身上学到了经营方法。毛泽东和郭士纳也是给予华为成长秘密的关键词。

任总裁表示“我从毛泽东身上学到了‘自力更生’”。这被载入包括公司经营理念的《华为基本法》里。“要将销售额的10%以上投入研发”说的就是这个理念。他宣布“以R&D投资来实现技术自立”。去年华为投入了占全部销售额13.7%左右的300亿元人民币(大约5万2200亿韩元)。总共1万1000名职员中就有约45%为R&D人才,这是从创立之初就保留下来的原则。最近制作出华为分析资料报告书的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研究员纳撒尼尔·爱伦斯说明道,“20世纪80年代末大部分中国企业通过与外国企业合作获得技术,相反华为一直执着于独立开发”,“华为在1990年开发了第一个电话交换机(开关)后一直在不断增加品种”。当时500名职员中就有300名是研发人员。

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兵法也适用于华为的市场战略。华为避开上海贝尔和爱立信等外国企业正占据着的大城市市场,先进攻中小城市。在进驻海外市场时也是如此。爱伦斯研究员分析称“华为1996年实现国际化,先后向俄罗斯、泰国、巴西和南非等国家开拓市场”,“而发达国家市场则是直到在荷兰和德国设立分公司的2001年才开始开拓”。这是先集中在周边然后再向中心进攻的战略。

军事装备供应权等国家特惠也起到很大作用

华为的成长背后有着国家的大力支援。华为1993年获得了人民解放军的自产路由器(router,网络设备)供应权,并以此为契机获得了发展的跳板。在进驻海外市场的过程中,华为还从国家还获得了“子弹(资金)”支援。2004年,从国家开发银行获得100亿美元的支援,从进出口银行获得了6亿美元的支援。国家开发银行向尼日利亚贷款200亿美元作为其进口华为产品的资金,以此来提供支援。《新闻周刊》(2006年1月6日)报道称“得益于此,华为最高可以比竞争公司降低70%以上的价格”。

与外国咨询公司携手进驻西方市场

美国警戒华为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因为美国认为华为表面上是私营企业,但实际上是根据国家政策行动的“通信间谍企业”。这就是2008年美国议会阻止华为收购美国的3com公司的原因。美国最近还制定了禁止购买华为零件的法案。

即使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华为还能打败势力雄厚的对手公司成功进驻西方市场的另一个秘诀在于与以“郭士纳”为象征的外国咨询公司的合作。正在研究中国产业的忠北大学教授朴相守表示“华为在技术方面走自力更生路线,但经营管理领域则是从IBM等最优秀的外国咨询公司中学到的”,“在人力管理领域与Hey集团、在资金管理方面与IBM·KPMG、在顾客管理方面与PWC等签订了咨询协议”。现在在华为北京办公室里仍有70多名IBM职员一起工作。这算是“毛泽东和郭士纳”这一中体西用式经营将华为打造成为超一流企业。

因为华为是私营企业才能得到如此发展。与受大股东政府干涉的其他国有企业不同,华为在管理上比较自由。虽然国家向华为提供支援,但在经营上则是不干涉的国家-企业关系。这也是中国企业的新国际化模型。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