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我并不知道新当选的总统——民主党的巴拉克·奥巴马的想法。以伊拉克问题为例,他的说法总是巧妙地变来变去,甚至有人认为这就是奥巴马胜利的原因。
竞选的时候,奥巴马获得反战左派人士的支持,并曾承诺将在其就任16个月内从伊拉克撤走驻扎在当地的美军。另一方面,曾是奥巴马竞争对手的希拉里·克林顿对撤军的表态却十分谨慎,她还是默许伊拉克战争的人士之一。
刚刚当选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对伊拉克战争的立场就发生了变化。他表示要“有条件地”撤军。他还表示:“既然乔治·W·布什总统不负责任地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我们就要为结束这场战争负责。”这与之前希拉里的立场是相同的。随着大选正式选举的进行,奥巴马的外交政策从反战的左派转变成了中间派。
作为麦凯恩的支持者,我对奥巴马的这种做法印象深刻,但也感到沮丧。《纽约杂志(New York Magazine)》在10月刊这一期中写道:“奥巴马在选举中赢了麦凯恩。但是在外交政策上,奥巴马除了跟在他屁股后面,没有其他的选择余地。”
奥巴马的韩半岛政策在其制定的具有外交咨文作用的《凤凰计划(Phoenix project)》中可见一斑。该份报告的内容显示,美国为应对气候变暖、恐怖主义与核扩散,将增进国际间的合作,同时应将美国优越主义和美国特殊主义抛到身后。从这种观点来看,奥巴马的立场是美国在各地区应该更加重视某些特殊问题的具体结果,而不是美国在这些地区的力量。
如此一来,美国的亚洲政策不得不以中国为中心来制定。因为从现实上看,美国无法忽视中国在亚洲所占的比重。此外,韩美FTA与其说是强化两国同盟关系,不如说更注重经济上的得失关系。因此布什政府非正式提出的,要求韩国派遣军队到阿富汗的问题,可能成为两国关系的重要议题。如果将《凤凰计划》在韩美层面上进行简单整理的话,意味着韩美的同盟强度将由两国间问题的解决程度来定。
但说到底,报告只是纸上谈兵而已。布什在就任之前十分重视有新保守主义倾向的《美国新世纪计划(PNAC)报告》,但就任后布什的外交政策并没有按照这份报告所写的那样展开。奥巴马也是一样的。因为最近成为其国务卿和国家安全局助理的热门人选都是与《凤凰计划》不相干的人。
在外交政策实施过程中,现实情况是最重要的。比尔·克林顿于1993年就任后,把以经济为中心的新国际秩序作为外交方针。但是在他就任的第二年,就差点与朝鲜打起来。因此,克林顿开始增进与日本的关系,同时对中国怀有戒心。这说明美国的韩半岛政策具有连贯性,与政权的交替无关。
韩美两国间的关系一直受到以现实为依据的实用主义的巨大影响,而不是以理论为依据的空想主义。所以,韩国政府应该积极改进奥巴马政府在韩美FTA和朝鲜问题上的见解。韩国政府还应该扩大两国在战略上的共鸣,并通过合作对对方的世界观进行互补。
迈克尔·格林 前白宫国家安全局助理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