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拥有强大现场实习优势的该系部在全韩国46所设有产业工学系的大学中就业率(2010年 86.4%, 2011年 82.1%)高居榜首。系里的学生们前往距离30分路程的仁川南洞工业园区等附近企业中负责工程改善项目,并以此作为毕业课题。在今年初就业三星SDS的崔恩志(音,24岁)在2011年第1学期就曾负责银行自动取款机(ATM)改善的课题。崔某表示“在现场能够体验到在教室里无法学到的技巧和经验”。系主任金奉先(音)表示“我们学生在毕业之前不仅能学到理论知识,还能进行实践研究,因此在参加企业面试时,签约录用的比例在不断增加”。
在今年理工学系的评估中,名列前茅和排名靠前的都是积极为学生提供探索发展方向的机会和信息,或有效开展适应产业界变化而细分专业的“对口教育”的学校。成均馆大学化学工学部允许本科生在生物、能源、半导体、材料等4类深化专业中任选1项,同时还为不同专业选派了5~7名责任教授负责深化教科课程的讲授工作。李东炫教授(系主任)表示“化学工学正在从石油化学等传统产业领域向生物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扩展”,“按照学生们的选择,我们对专业进行了细分,以便能够让学生们具备更强的竞争力”。截至2011年年末,该系学生的就业率已经连续2年达到90%,毕业生都进入了LG化学和GS CALTEX 等传统化学企业以及三星电子和现代Engineering等各个领域工作。
此外,还有很多学校积极适应产业界的趋势,实现学科研究和教育的特色化。岭南大学化学工学部从2008年开始在3年时间里聘请了5位太阳能电池领域的专家。该校在2009年缩减了热力学和反应工学等一半以上传统专业,同时开设了太阳能电池概论和太阳能电池制作实习等课目。今年2月顺利就业的金基贤(音,23岁)表示“在2年级的时候曾在太阳能电池实验室学习,在公司面试时正好被问到太阳能电池的原理,轻松做出了回答”。化学工学系主任柳时沃表示“为了不让学生们落后于最新的时代潮流,果断调换了专业科目”。
积极探索发展方向并提供现场实习,这是优秀学科们的共同点。在学科评估中连续3年排名靠前的东国大学产业系统工学系2011年的就业率高达78.7%。该学科每年以大二和大三的学生为对象开展“发展方向营”或“就业营”活动。参加2011年9月举行的3天2晚“就业营”活动回来之后,金秀韩(音,24岁)说“在毕业生招聘洽谈会上获取了关于发展方向的具体信息,在陈述实习中学会了应对企业面试的方法”。东国大学还将为大四级学生提供与毕业生导师一起模拟产业现场的“工程改善项目”课程。
毕业生多在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员或公务员工作的首尔市立大学环境工学部(就业率71.2%)在本科教学阶段就引进了研究生水平的教学研究,要求毕业班学生们各自制定研究课题并通过实验后才能进行最后的论文答辩,学校学科也为他们提供了价值数亿韩元的尖端设备以供使用。在LG Innotek 研究所就职的该系毕业生徐贤(音,24岁)表示“在大学里就能够接触到尖端设备,为就业提供了很大帮助”。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