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2日,在首尔汝矣岛,人员往来频繁的下班时间发生了动刀骚乱。金某(30岁)持刀刺向两名单位同事,还挥刀刺向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两名路人。同一天,在蔚山也发生了李某(27岁)持刀刺伤超市女主人金某(53岁)腹部的事件,但没有明确的罪犯动机。
8月18日,在京畿议政府市市地铁1号线议政府站,刘某(39岁)胡乱挥动切刀致使8名市民重伤。
这几起案件的共同点是犯案人均为经济困难的失业者,犯罪对象为毫无原由的不特定人,案件发生在人员往来频繁的时间段与场所。
长期的经济萧条导致雇佣不安与经济两极化是促使“无差别犯罪”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据警方透露,偶然性犯罪从1994年的23万8646件增加到了2010年的35万6152件,其中2009年最多(44万8420件)。那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导致韩国社会饱受经济停滞的时期。在1997年IMF危机之后的1998年(29万9543件)到2001年(38万9195件)期间,偶然性犯罪事件呈斜坡式上升。
日本也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历长期的疲软状态,被称为“街道恶魔”的无差别犯罪猖獗。2008年6月发生的“秋叶原动刀事件”为典型案例。当时,25岁的加藤智大在东京秋叶原站附近向行人胡乱挥刀,致使7人死亡10人受伤。
韩国刑事政策研究院院长金日秀说:“由于经济萧条等而饱受压力的现代人随时有变成凶器的危险。”金院长强调说:“应该为对社会不满者构建心理咨询·治疗体系,应该进行严厉处罚,使其明确‘无差别犯罪’会付出沉痛代价。”
无差别犯罪犯案者大多属于被疏远阶层,从韩国社会竞争版图中脱落的所谓的“娄底”。东国大学警察行政学系郭大琼教授分析说“‘无差别犯罪’是随着经济·社会上的弱者向社会一次性发泄愤懑而发生的”。实际上,在议政府站乱舞凶器的刘某初中辍学,最近10多年间没有固定职业。在汝矣岛,胡乱动刀的金某最近也失业,沦落为信用不良者。向超市女主人挥凶器的金某也是初中毕业,自三年前起没有固定职业,蜗居在房里。
警察厅科学调查中心权一用(音)警监说:“‘无差别犯罪’是想让自己的相对剥夺感成为社会关注话题。”也就是说,这是社会娄底向韩国社会进行的一种的公开不满发泄行为。东国大学警察行政学系李润镐教授指出:“‘无差别犯罪‘不分场所和对象,事实上没有立竿见影的治安对策”,“被誉为‘安全韩国’的神话正在被撼动。”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