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6~29日,在乌兹别克斯担的塔什干(Tashkent)保健福利部旗下的大韩韩方海外志愿者医疗团队(KOMSTA·代表姜东哲)的诊疗服务情况每天都是这样。
在国立塔什干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礼堂里,包括高丽人(在俄罗斯等独立国家联合居住的韩国侨胞)在内的1640名当地居民前来就诊。礼堂里人满为患,让14名韩医·物理治疗师·护士等组成的志愿者医疗团队应接不暇。因此,塔什干医科大学内的韩·乌兹别克斯担韩方医院工作的韩国国际合作团(KOICA)所属的五位韩医师·物理治疗师等与七位一般志愿团员来帮忙。除去30分钟的午餐时间,下午一直无间歇地忙到5~6点。
7月28日上午9点10分,阿里莫巴·马摩尔卡兹(音,67岁,女)来到诊室。当天早上4点30分她从名为延基阿巴第(音)的小村乘巴士于早5点来到医院,等待了4个小时之后,终于拿到了2号候诊票。用准备好的面包当作早饭凑合了一下。当天是第三次前来就诊,她一坐到诊察台前就不停地道谢。
“以前腿疼,不能走路,接受两次诊治之后疼痛明显减轻了。真不知道该如何感谢了。”
志愿者医疗团队的韩医师李春宰(音,龙仁大人韩医院院长)在她右手拇指与中指关节附近扎针后让她试着行走。接着让她躺在病床上,在脚背·脚趾·胫骨与耳朵周围行针。她在诊疗结束后说:“想做好吃的招待这些医务人员。”
几乎所有来志愿者医疗团队的患者都接受了针灸治疗。肥胖与关节疾病的患者最多。他们平生第一次接受针灸治疗,露出疼痛表情,但是感觉见效,部分患者四天里天天来就诊。哈拉祖巴·帕里答(音,82岁,女)写下包含“多亏这个志愿医疗队,病好了很多,希望以后也能经常来义诊”内容的信,得到28名患者的签名后寄到了志愿者医疗队。
志愿医疗团队团长申英日(音,49岁·东新大学韩医科大院长)说:“患者实在太多了,如果没事先预约就不能接受治疗,可见大家韩方治疗和对韩国认知度大幅提升了。”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