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便是不久前保健福祉部发布的吸烟管制方案受到欢迎的原因。福祉部的国民健康增进法施行规则修正案上规定,从今年年末开始,面积150平方米(45坪)以上的饭店和糕点店营业场所全部为禁烟区。2014年,禁烟对象扩大到100平方米(30坪)以上的饭店糕饼店。从2015年开始,在韩国全国的68万多个饭店糕饼店内全面禁烟。只要按照该计划执行,那么在饭店或者酒吧里吃饭聚会时就不会因为香烟而经历不快的事情。
不仅是政府,不少地方自治体也争相控制吸烟。首尔江南区和瑞草区将江南大路定为禁烟区就是代表性的例子。最近,部分大企业发布了强力的禁烟政策,引起了不少关注。不但将公司定为禁烟大楼,还将公司周围1公里以内的区域都定为禁烟区。
作为不吸烟的我来说,对这样的趋势感到满意。但是有一点却让笔者有所担心,那就是气球效应。按住气球的一个部位,必然使气球的其他部位鼓起,指的是解决了一个问题,会使其他问题出现的现象。这是管束性交易等不法行为时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汇。气球效应在吸烟管制问题上也显而易见。因为在建筑物、广场上禁止吸烟,那么吸烟者便会聚集到街头。从建筑物里出来马上就掏出烟的人比过去增加了不少。叼着香烟、拿着香烟走在路上的现象十分常见。
而危害还是会原原本本地带给那些非吸烟者。在狭窄的道路上、拥挤的道路上,如果前面的人吸烟,那么完全无计可施,还是会吸到二手烟。吸二手烟的危害这里无需另行说明。
那么,难道要无条件地在所有场合禁止吸烟吗?如果吸烟是犯罪的话倒可以这么做,然而吸烟是合法的行为。吸烟者在购买香烟时,还付了不少消费税以及增值税。以2009年为基准,仅香烟的消费税就超过了3万亿韩元。即便这样,我们的吸烟管制还是对他们毫不留情面,还是在不停地缩小吸烟的空间。
日本在城市中心到处都设置了安装有换气设备的吸烟室。代表性的吸烟管制国家新加坡虽然禁烟区多是多,但也明确地设立了吸烟区。在这个空间内尽情抽,在其他地方禁烟。这是韩国在制定禁烟政策时应该学习的。即使现在,也应该讨论在街边、公园设立吸烟室的方案。只是离开了那个空间就应该强力约束。只有这样,吸烟者和非吸烟者都能放心地呼吸。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