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须阻止恐惧的蔓延
焦急的政府为了稳定金融市场而实施的政策动用了1300亿美元,紧接着又为了实物经济投入了10兆韩元。这样也不可能顺利渡过这场危机,但能做出对危机的迅速判断和果敢应对措施可以得到好评。当市场被不安和恐惧支配的时候,就应该迅速果断的实施措施,稳定市场。而且应该做到使别人相信政府正在为了防止市场的崩溃而全力以赴地坚持着,这才是面临危机时政府应该做的事情。
目前的情况下,如果说“危机也是机遇”是否能起到安慰的作用。美国华尔街的传奇——巴菲特说过:“等着鸟啼无法等到春天。当各种坏消息漫天飞舞,所有人都陷于恐惧的时候,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就是最好的投资时机”,“别人贪婪的时候要谨慎,别人谨慎的时候要贪婪”,这就是他的投资理念。实际上巴菲特在金融危机情况最糟糕的时候动用了自己投资公司的资金巨额抄底持股高盛和通用的股票,最近又使用自己的资金买入股票。虽然市场认为他是华尔街的救火队员,但是他完全没有必要像做慈善事业一样进行投资。不追求利益、不明智的投资和他“赚最多的钱,然后捐赠掉”的信条也是不相吻合的。他现在投资应该是因为看到了赚大钱的机会才投资的。依据有两条:首先是这次的金融危机不会让美国崩溃;其次,在危机中幸存的企业从长期来看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他对这两条充满信心。
虽然使用的语气不同,但是李明博总统也说过意思相近的话。李明博总统在20日召开的国民经济咨询会议中说道:“过去面临危机的时候,消极应对的人总会在危机过后走向消亡,而积极主动应对危机的企业和个人总是成功的。按照正常的进展,韩国也许很难追赶发达国家,但是现在反而是一个赶超的机遇。”虽然在危机席卷的时刻,总统的这番发言有些过于乐观。但是这番发言的本质却和巴菲特的信条是相似的。首先,韩国经济不会因为这次危机而崩溃;其次,如果能够克服这次的危机,将来韩国会更加强大。
长期性的眼光是关键
把危机转变成机遇的关键是“长期性的眼光”,必须引起重视。只有看得更高,望得更远,才能将眼前的危机视作未来的机遇。美国的凯恩斯在美国大恐慌时期反对“只要放任自流,长期来看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这样的观点,认为这是毫无根据的盲目乐观,提出“如果长期来看,我们全都会走向灭亡”。他主张:“短期内政府需要积极介入,应对危机”。但是从长远来考虑问题并不是说在短期内不需要应对。如果对长期未来的韩国经济没有信心,短期之内要缓解危机也是十分困难的。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