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尔街好像也在学政治界的这种文字游戏,华丽的辞藻在金融界独占鳌头。英语“debt(债务)”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debitum”。在向主祈祷的祷文中,这个词的意思就变成了“我们所犯的罪孽”,具有“一定要偿还”的意思。华尔街却用“leverage(意为杠杆装置)”这个漂亮的词汇了代替“debt”,含义是华尔街因为随意向杠杆施压最后导致杠杆从中折断。就连有救助含义的“bailout”也遭遇了相同的命运,这个词原来指的是飞行员乘着降落伞跳下来的行为。最近美国喊着“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好像没有对破产的危机感,而是误以为自己已经安全地摆脱了危机。
10年前,沃伦·巴菲特就曾警告说:“衍生商品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是巴菲特对自身失败的经历的反省。他曾收购一家再保险公司,原以为自己能发一笔横财。但是在真的对衍生商品进行整理后,他发现自己损失了4亿900万美元。在2万3000宗交易中只有200宗是亏钱的就已经造成了这种后果。但是当时谁都没有把巴菲特的话听进去。整条华尔街都陷入了“no guts, no glory(没肚量就赚不了大钱)”的口号之中。
最近,美国言论界出现了一股将话语泡沫消除的潮流。美国《新闻周刊》评论说:“我们接到了来自地狱的警告信。只有破除玩弄文字游戏和其他坏习惯,我们才能生存下去。”就连“打起精神来。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把债还了增加自己的存款吧。”这种朴素的话语都让人觉得陌生。
我们是否也应该把10年前的旧词典拿出来呢?接连破产、债多不愁,甚至连“一生二牛三学(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先是用自来水代替矿泉水,接下来是中断牛奶供应,最后是孩子们无法上补习班)”这种词语也要拿出来吗?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