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5日,来访庆北安东河回村的张锦淑(音,59岁)随着熟悉的捶衣声进入了一个大门,她说“没想到老奶奶们都在亲自捶衣服”,“声音又清脆又好听”,被深深地吸引住了。那是当地居民权金顺(音,80岁)奶奶和林春机(音,79岁)奶奶在河东古宅捶衣服。
进入胡同,看到了两位戴纱帽穿袍子的老人,这是村民刘时达(音,69岁)和刘时政(音,68岁)正在绕着村子散步,重现古时的面貌。随团一起前来观光的伊萨拉·卡妮娜(音,72岁,女)与他们合影留念后,称“在民俗村看到贵族的后代,感觉自己也成了贵族一样”,并说“能感受到韩国传统之美,非常开心”。
水井旁,用吊桶打上水后,将水罐顶在头顶的两个奶奶正在小心翼翼地前行。村里的壮年们正在芙蓉台前的渡口处用铁桶打水,然后背着水架健步如飞。在樱花烂漫的河回村里,当天共迎来了6000多名来自国内外的游客。
成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之后,安东河回村正发生着变化。在今年10月之前,安东市与河回村保护会将在每周末组织70多名村民轮流重演古代生活,这里的居民也乐于传承儒生村的精神,以此来吸引游客。这主要是受之前人们指责河回村名不副实,除了秀丽的风景和几处韩屋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看头的刺激。由民俗村居民亲自重现传统生活,这是史无前例的创举。居民们还将在每月的最后一个周六由30人参与重现古时的灵车队伍。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