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周六)
追赶美国的中国
상태바
追赶美国的中国
  • 刘尚哲 中央日报中国研究所所长
  • 上传 2012.02.01 10:21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1.2005年1月,本报接连登载了对驻韩四大大使进行的采访,作为新年企划,按照美→中→日→俄的顺序每天一个。于是,中国驻韩国大使馆立即爆发了欢呼声。

因为对中国大使的采访就排在美国大使后面。据说,对于超过了日本大使这一点,当时中国的驻韩大使李滨几乎都达到了感激的程度。可能是他认为在1894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后时隔100多年,中国在韩国的影响力开始超越日本。

顺便说一下,本报2000年6月在历史性的韩朝首脑会谈之前,一一登载了对主要国家的大使进行的采访,当时的顺序是美→俄→德→日→中,中国排在最后一位。

#2.去年11月末,出现了一个韩中媒体聚会——“韩中驻外记者俱乐部”。各界人士都出席了聚会,庆祝聚会的创立。中国大使馆派了既是首席官员又是参赞的陈海代替张鑫森大使出席了活动。但韩国媒体第二天将出席者陈海称为“副大使”。中国大使馆现在在向外界介绍陈海时也喜欢称他是副大使。

但有趣的是副大使这个词在国际法上是没有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事情的起因是美国驻韩大使馆从很久以前就一直用了副大使这种说法。现在既是美国大使馆的公馆二把手(Deputy Chief of Mission)又是公使参赞(Minister Counselor)的马克·托考拉(Mark Tokola)在韩国就被称为副大使。

“副大使”这个词中似乎还有别的什么。中国大使馆称呼陈海为副大使,就是因为他们认为“美国都可以,中国有什么不可以”。

中国在韩国的影响力日渐扩大,它超过日本已经很久了,现在目标是赶上美国。

点燃了中国雄心的自然是2008年从纽约开始的金融危机。中国驻韩大使馆开始使用“副大使”的称呼是在2008年之后。从那时开始,中国希望同美国得到同等待遇的殷切要求正在增强。

笔者个人也从中国朋友那里听到“韩国对美国也这样吗”这种带有牢骚的话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中国在2010年初出版了包含“中国要在21世纪超越美国成为第一大国”主张的书——《中国梦》,此书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

此书的作者是中国国防大学教授刘明福。他在接受某媒体的采访时介绍了中国战胜美国的方法,引发了关注。据他所说,美中的争斗有3种方式。

第一种是决斗式。双方决死争斗,最后的结果是“两败俱伤”,这不是一个好方法。第二种是拳击式。双方站到冷酷的拳击台上进行激烈的乱打,这样虽然可以分出胜负,但得到的也只是带着光荣的伤痛而已,也不是一个好方法。

刘明福教授劝中国做的是第三种——田径赛式。他说,田径中也是如此,非短距离项目的马拉松更好。就是说,双方都向着自己的目标跑。他将42.195公里的目标换算成了90年。

按照他的算法,中国需要先投入30年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上超过美国,之后再努力30年,在综合国力上赶上美国,最后再跑30年,在人均GDP上超过美国,最终在21世纪末成为世界第一大国。这是中国人特色的充裕时间计算法。

在英国从清王朝租借香港99年的时候,英国认为这个99年就是永远了。但中国是一个愚公移山的国家,从中国的立场来看,99年时间可能即使不是刹那,但也是暂时。事实上,中国虽然有能力提早收回香港,但还是将收回香港的时间定为了99年租借期结束的1997年。

毛泽东喊出“超越英国赶上美国”的“超英赶美”口号的时间约是半个世纪前的1958年大跃进运动时期。当时毛泽东性急地要“在15年内超过英国,在20年内赶上美国”,结果以数千万人饿死的惨败收场。

但是,这个曾被认为是“口号”的话慢慢变成了可能实现的“现实”。在GDP规模上,中国在2006年超过了英国,在2010年超过了日本,上升到了世界第二位。现在只剩下追赶美国了。

高盛在2003年预测中国追上美国的时间是2041年,但去年将这个时间提前了14年,改为2027年。中国的追赶速度已经变得如此之快。经济学家们预计“中国超越美国的时间”是2019年。

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以购买力评价指数(PPP)为基准,称中国将在2016年占世界GDP的18%,超越美国(17.7%)。就是说,不管在今年的美国大选中谁成为胜利者,他都将成为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大国时期的最后一个总统。

在中国追赶美国运动的很多形态中,似乎可以从“陈海副大使”这个词中读出一二。在驻韩四大大使的采访中,对中国大使的采访被放到第一位的日子可能会比预想的来得更快。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