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位于上海虹梅路的衣恋中国本部大楼,打开门廊的门,一行非常大的标语映入眼帘——“我们是E家人”。字母“E”的发音同“一”相似,也有“我们是一家人”的意思。衣恋中国法人代表崔钟良解释说“这句话让3万2000名中国员工团结一心”。
1994年进入中国的衣恋现在已经拥有4717家直营店,销售额已经超过了1万亿韩元,这个规模在中国时装行业也算是大企业级别了。崔法人代表表示:“如果不同中国员工和中国消费者成为一体,时装买卖做不下去”,“我们现在不仅仅是生产和销售,还在中国构建了包括筹措资金在内的本地循环体制”。该公司最近还获得了任何时候都可以在银行低息贷款5亿元(约900亿韩元)的信用链。
公司内部的EMBA课程就是本地化的一个例子。衣恋中国公司同上海知名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联手面向预备管理人才开展MBA课程,对进修者提供成为高级管理者的晋升机会,因为“如果不让他们看到未来,无法提高当地职员的忠诚度”。上个月完成了MBA课程的白云鸿课长表示:“我做梦都没有想到可以边工作边读MBA课程”,“我想挑战一下广域分公司社长的岗位”。
重装备油压气缸配件企业第星油压的李昌镐董事长有一个独特的哲学,他认为“填补技术空白就是本地化”。中国挖掘机制造企业们在核心配件——油压机技术方面薄弱,第星油压正在填补这个技术空白。李董事长强调:“我们在为90多家当地挖掘机制造企业提供最好的油压气缸系统”,“我们赚到了钱,他们得到了技术,这不就是相辅相成吗?”该公司虽然只是一个拥有150名(韩国人11名)员工的中小企业,但去年却创造了1亿8000万元的纯利润。
相同领域的中坚企业——东洋机电的成功也是来自“填补空白”。该公司的Park Chi Woong常务表示:“中国经济的超高速增长使许多领域产生了技术‘空洞’”,“找到这些空洞并提供填补其中空白的技术,这是中国商务的开始也是结束”。
问题是如何找到“技术空白”。进军辽宁省沈阳市的汽车配件企业——广振汽车总经理Yoon Young Han称“现场有答案”。他表示:“我虽然60多岁了,但现在每年还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为寻找产品供给线而到上海、广东、浙江出差”,“访问企业,看企业的生产过程,追踪企业间的供给体系,在这其中就可以发现机会”。
“只要有技术,中国的市场就是无限的”,这是适用于所有领域的“真理”。吉林省长春市的饲料企业——Cofeed在农业中找到了“空洞”。Cofeed是由5名博士研究员研究最适合当地的饲料,然后提供给农场。他们还推广了畜牧农场管理所需的软件。他们掌握着牛饲料市场的8%。该公司总经理李政周表示:“我们同新希望、中粮等中国主要饲料、农产品专业企业保持着合作关系。”
获奖企业们大胆地挑战了中国的增长产业。上海的成道建设是做半导体、LCD等洁净室设计的专业企业,但该公司现在又成为了综合性建筑企业。它在因油田而闻名的黑龙江省大庆市建造了大规模的公寓赚了大钱。俞东旭董事长补充说:“去年5月,我们建造了2700户规模的小区,创造了98%的出售率,现在在进行第2期工程”,“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紧跟中国房地产建设市场的趋势”。
☞韩中企业经营大奖
由《中央日报》、知识经济部和韩国贸易协会共同主办的奖项,颁奖给韩中两国的优秀投资企业,目的是挖掘进军中国的优秀企业,展示良好的中国商务模式。该颁奖仪式是去年制定的,今年是第二届。本部在上海的衣恋获得了大奖。12月7日将在首尔三成洞COEX举行颁奖仪式及获奖企业成功事例发布会。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