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县是中国历史上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出生地,也是引领农民起义的农民革命的舞台。虽然现在这里一片和平,但在30年前这里曾发生了另一场农民“起义”。
1978年12月,由于社会主义人民公社落后的生产方式使粮食大幅减产,再加上干旱使当地的农民们难以维持生活,于是农民们开始对当时落后的生产方式产生不满。当时村里18户居民代表决定引入家庭生产责任制,此举旨在把土地分给农民使他们能自由耕种。
虽然在施行社会主义式的人民公社体制的当时这是违反法律的行为,但被逼到生活绝路的农民们还是断然进行了新试验。第二年,农民们在土地上种上自选的作物获得了大丰收。通过当时安徽省的党委书记的传达,这一事实被政府高级官员了解了。在随后的1980年,当时最高领导人邓小平对小岗村的农民们的改革试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小岗村农民的新生产方式点燃了农民们的生产热情,这一生产方式扩大到了中国所有的农村,而且在改革开放30年来在实质上解决了中国的基本生计问题。
虽然完全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这里的居民们心中仍然感到有点空荡荡。这是因为和城市相比,农村的收入水平还是相对较低,他们有一种“相对剥夺感”。
30年前在家庭生产责任制上按手印的其中一位农民关友江(62岁)说道:“虽然衣食住的问题都解决了,但我们还是没能得到充分的满足。”


实际上小岗村的17户家庭所拥有的80亩(1亩=666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已交给了一户家庭,该家庭建起了大规模的葡萄农场收获了巨大成果。之后葡萄农场又将规模扩大到了600亩。葡萄收获的季节来临时,小岗村的农民们就来这个农场里干活领取工资。
小岗村的另外一个试验是把土地使用权租给承诺在农村建工厂的企业。农民把自己租出去的土地使用权当作资本,像股东一样得到分红。而且,在工厂工作的农民们在农闲时也能拿到工资。通过这样的方式农民们有了新的收入来源。在这种战略下,小岗村积极吸引面粉工厂、葡萄酒厂等农产品加工工厂的投资。
在之前的2006年,3名大学毕业生被招至当地建房进行磨菇栽培试验。去年到这儿工作的大学生的人数增加到33人。现在,学生们的科学农业经营法和当地居民的经验相结合的食用蘑菇合作社正在运营中。
小岗村农民关正津(音,45岁)评价道:“政府积极支持大学生在农村创业,让我们看到了不小的成果。”上个月30日,小岗村的新试验已被报告给访问当地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据悉,中国政府以当地的经验为基础正式许可了土地使用权的租赁。正如同30年前一样,危急时刻寻找新突破口的小岗村农民们的改革在如今也是现在进行时。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