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刚从事经济部记者工作的1994年,韩国的家电市场开放了。当时日本的家电产品是地球上最强的。如果说他们是SSM(企业型超市),那么韩国就只能算是小卖部。当时也出现了“韩国将变成日本的殖民地”、“卖国奴”等声音。但看看17年后的今天又怎么样呢?三星和LG电子的“made in Korea”已经遍布全球,而日本电子企业的利润总和也仍然在三星电子之下。
驻东京记者时期的1998年,金大中总统宣布“日本大众文化开放”。当时日流非常盛行,动画和漫画山寨占领了市场。电视台也在可以接受到日本信号的釜山“建立阵地”,并完全照抄电视节目。这就是我们过去的令人羞愧的自画像。但就连DJ也没有逃脱“殖民地”、“卖国奴”的指责。现在又是怎样的情景呢?韩流电视剧占据着日本电视台黄金时段,少女时代、KARA、东方神起成为了日本人的偶像。反而是日本的右翼在电视台门前发着“日本沦为K-pop奴隶”的“殖民地”感叹。
笔者在江南警察署采访的1989年,在首尔发生过Cine House放蛇出动的事件。这也是由电影配额矛盾引发的。著名的电影人剃了光头,甚至在剧场喷洒催泪瓦斯。最终结束这一切的人是2006年的卢武铉总统。他反问进行1人示威的演员李准基说“你真的那么没有自信吗?”之后的五年间韩国成为了好莱坞的殖民地了吗,韩国被掠夺了吗?反而是截至今年10月韩国电影的观众占有率上升到了53.4%。好莱坞购买忠武路的剧本进行翻拍的电影也超过了3部。
在年轻的学生们面前高呼“殖民地!卖国奴!”,可能被看作是“概念政治人”。但不妨让我们问问他们“对外开放以后韩国真的有可能成为殖民地吗?”再进一步说,我们不妨再想一想“因为要保护中小企业而只有灯泡市场没有成为飞利浦和欧司朗的殖民地吗?”大概他们就没有话说了,但他们肯定会暗暗地把话题转移到“二流子”落后国家失败的案例上。当然被日本家电产品和好莱坞电影占领的国家非常多,但韩国却每次都成功的迎头赶上。难道就这样我们还有不断唱着“殖民地”的悲歌从而贬低我们所骄傲的韩国DNA吗?
看一看开放的历史就会发现,越是保守的政权就越是懦弱。反而是金大中、卢武铉政府进行了更加坚决的开发。他们豁然地打开了金融市场的大门,FTA的谈判也启动了。即使成为问题的ISD(投资者国家诉讼制度)方案也都没有任何变动。故意不看这一事实,一边说想结婚(FTA)一边又不肯牵手(ISD),真是令人发笑的逻辑。即便如此,“概念政治人”们却耍着小手腕说“当部长的时候没有注意,不知道ISD”。他们故意视韩国伟大的通商开放历史和潜力于不顾。
中国有一句成语叫“老马识途”,指的是如果在战场上迷路,就“向老马问路”。在FTA问题上,和那些讨论的达人相比,我们是不是更应该请教熟知通商法的专家呢?他们小心地一致认为“一旦批准,ISD再协商将维持合理性的水平”。从历史上来看,批准后进行再协商也并非罕见。昨天我把过去的采访手册拿了出来,看到了这样的句子,“对外开放需分阶段并保持相当的速度进行,切不可犹疑不决。我们要无所畏惧地大胆去做。”这就是前总统金大中于1998年4月在国务会议上做出的指示内容。每到选举的时候就自称为金大中前总统“政治嫡子”的人士们现在却在走着一条和他的意志完全相反的道路,这可真称得上是难得一见的事情。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