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6日 (周二)
精神分析疗法的复苏
상태바
精神分析疗法的复苏
  • 赵显旭 评论委员
  • 上传 2008.10.08 09:23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精神科医生难道就可以准确地判断出谁是精神病患者吗?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心理学者大卫·罗森汉为了挑战这个问题,进行了如下实验。罗森汉同他的7名朋友同时去了分布在全国的几家不同的精神病医院,并向医生诉说了同样的假症状。“能听见声音”,“是‘哐’的一声”,他们几人仅凭这同一个症状,全都住进了医院。

住院后,他们表现得和正常人一样,并如实地向医生阐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满足和遇到的挫折。实验结束后,这些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假精神病患者们聚在一起。他们中7人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1人被诊断为焦虑症,在平均接受19天的住院治疗后,全都“暂时性恢复”出院了。随后,罗森汉将实验结果进行了整理,并于1973年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名为《在精神病医院过着正常人的生活》。论文发表后不久,一家精神病医院就对此提出申诉,“给我们送几名假精神病患者过来吧,3个月内我们一定把他们找出来。”3个月后,医院方面宣布找出了41名假精神病患者,而事实上他们一个人也没有送过去。

精神科医学,特别是精神分析学再也没有从这时的打击中恢复过来。当时精神科医学也度过了精神分析学,以及通过精神分析进行“谈心疗法”达到鼎盛的最后岁月。“过去可以治愈你,请把小时候受压迫的苦难经历都说给我听吧,然后尽情地哭出来吧……”

近来,情况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美国《纽约时报》10月1日网络版上登载了这样一条新消息,题为《精神分析疗法成功回归》。

“当今精神分析学上的‘谈心疗法’受到药物治疗和护理疗法的冲击,慢慢失去了立足之地。但据悉,对于包括那些不安障碍·忧郁症在内的警惕性人格障碍(无法控制情绪的病症)等,谈心疗法比现有的疗法效果更为显著。”这项研究从1000多名患者的谈心疗法病例中随机抽取23件进行跟踪调查,其调查结果刊登在3日的《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上。这条有效治疗忧郁症的话题尤为振奋人心。就在前天刚刚公布,2.5%的韩国人民患有不同程度的忧郁症,这一资料的出现仿佛更是久逢甘露。

精神分析疗法的复苏有力地证明了精神医学受到罗森汉的攻击后,朝着更加实际有效的方向发展。学问也同文明一样,在无数的挑战和应战中得到锤炼。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