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周六)
[2011年大学评估]金修奉、崔炳圭、俞炳三、朴寿文名列“世界250大学者”
상태바
[2011年大学评估]金修奉、崔炳圭、俞炳三、朴寿文名列“世界250大学者”
  • 中央日报
  • 上传 2011.09.27 14:14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首尔大学物理天文系教授金修奉(51岁)在安息年的今年在全南灵光核电站度过了大部分时间。金教授在手机信号都不好的偏僻地方埋头于中性微子检测设施中进行实验,这是为了找出特定种类的中性微子转变为其他中性微子的比率。最近的实验结果显示中性微子比光还要快,是使世界科学界震惊的物质。

“中性微子检测实验不是能够写很多论文的,我留在了这里,为了要写出哪怕一篇重要的论文。”

他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选出的世界250位大物理学家之一。ISI每年选出在物理学等21个领域论文被引用最多的250名论文作者(HCRㆍHighly Cited Researcher)。HCR中共有四名韩国人,除了金教授之外还有崔炳圭(62岁,KAIST产业系统)、俞炳三(59岁,延世大学经济学)、朴寿文(67岁,蔚山科技大学能源工程)教授。其中除了崔教授之外,其余三位都是诺贝尔奖授奖领域的研究者,他们都被评价为是很接近诺贝尔奖的人。他们选取的方向不是写出很多的论文,而是要写出有影响力的论文。

写出世界性论文的秘诀是什么?他们都称“集中研究别人不研究的新领域”。崔教授强调:“比起苦思‘如何能够写更多论文’,不如想想‘做一些什么样的新研究才有用’。”

他在20世纪80年代末同现代重工一起在制造直径10米的船舶用螺旋桨(screw)时成功开发出了自动制作加工通道的系统。他判断这个结果有意义,于是写了论文,论文被登载到了英国权威杂志上。这篇论文成为了崔教授成长为世界性科学家的力量。

俞炳三教授在1987年分析经济指标时新引入协整(Cointegration)概念,发表了提高经济预测方法的论文。他表示:“愉快地交流知识以使日常生活都可以成为学问,以这种姿态可以创造新的研究成果。”

俞教授举了在20多年前一位外国教授来韩国时的往事。他说:“他一边在首尔观光,一边同我愉快地讲经济”,“在这种氛围中,学者间的交流可以产生综合效应,学者们也可以写出高质量的论文”。

朴寿文教授在70年代末开拓了导电性高分子,在21世纪初开拓了生化学传感器领域,是一位被选入HCR的学者。他表示:“我研究了当时认为任何人都需要但没有人研究的领域。”他教导后辈学者和学生们称:“只有引用没有写过的材料、以挑战新领域的心开拓研究领域的学者多起来,韩国才能够成为科学发达国家。”

4名教授特别告诫我们不要追求研究的量性膨胀。韩国以写论文的数量排在了世界11名,但在论文的质量上停留在30多名。金修奉教授担忧地称:“科学家们为了得到研究费,也写一些完成度很微小的论文。”外国政府是先判断研究目的再由政府支付研究费,而韩国陷入了成果优先主义。金教授指出:“基础科学研究失败几率很高,但需要等待它的研究成果的文化。”崔教授也认为:“最近研究费都集中到了生物和纳米科学”,“传统工程学的用处也很多,社会疏忽了对此的支援”。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