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科生可以丝毫不用为学费发愁边上大学边参与研究,教授们则从大学内外拉来巨额的研究经费开展研究,取得各项研究成果。这样的模式在其他大学里也很常见。这是在今年理工科领域的大学评估中获得最高评价的大学们的共同点。
传统上以工科强大著称的汉阳大学在作为评价对象的8个学科中食品营养学系进入了最佳行列,保住了自尊心。该学科的5名教授共同进行了名为“老龄化时代老人们的饮食生活”的研究项目。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参与了这个项目。教授们根据共同研究写论文,本科生们则获得了实习教育。实验室的研究经费不仅支助奖学金,还支助生活费,因此学生们没有必要另外做兼职。该大学的严爱善教授称:“5名教授做同一个课题研究是不常见的”,“学生们在就业之前能积累很多现场经验”。
除了研究成果之外,学生们的就业情况也会影响到评价结果。在理工科在读学生们最关心的就业率上,忠南天安的韩国技术教育大学化学工学系位居该领域首位(85.7%)。该大学的赵南准(音)教授称:“不用说SK能源、LG化学、三星电子等大企业,连一些制药公司也会有我们的学生在里面就业,就业质量非常高。”位居上游的釜山大学造船海洋工学系各年度的就业率分别为92.8%(2009年)、95%(2010年)等,年年都在攀高。首尔市立大学统计学系去年的就业率达82.4%,继高丽大学(94%)之后排在第二位。
教育条件最好的学科是POSTECH的数学系。三年级的崔贤硕(音,21岁)称:“学生们能够直接选择指导教授,并能经常和指导教授一起吃饭进行深入交流,这一点是最好的。”每位教授只带6名学生。
不亚于传统强势大学获得好成绩的是群山大学的信息统计学系和京畿大学的环境能源系统工学系。在统计学系当中名列前茅的群山大学教授吴宗哲(音)表示:“当数学系与本科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性质模糊,但是当其转换为统计学系时,研究经费、研究成果和奖学金等指标有了显著的改善。”
京畿大学的环境能源系统工学系也跻身前列,仅次于KAIST和POSTECH。每名教授的校内研究经费达6500万韩元,位居首位。产学合作团长金应秀称:“大量招揽环境领域的研究项目,建立相应的基金,校内的研究经费就高了。”
在大学从企业等外部获得的校外研究经费方面,光云大学环境工学系每名教授获得了4亿7000多万韩元,继首尔大学(8亿2000万韩元)之后位居第二。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