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中国延吉机场出来穿过吉林省图们市内就能看到一片广阔的玉米地。这片原野共有3300万平方米。
在沿着这片田地流淌的图们江的对面就是朝鲜的土地。很少能够看到外地人的身影。这里也被称为“清净之地”。
9月的初中旬是这里收获的季节,玉米的高度显得与众不同。其高度一般都大大超过了成年男性身高两倍多,有3.5米之高。和韩国本土产的玉米相比,这里的玉米平均要大1.5倍。和一根玉米杆上挂多个玉米的韩国产玉米相比,这里的玉米杆上只有一两个玉米。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这里产的玉米粒相对来说更大,味道也很好。

崔秀夫会长之所以将这里开发成玉米基地,是因为始终无法改变的原材料供应不足的痼疾。
韩国国内生产的玉米即使能够确保整体原料的一半,但仍然无法满足玉米须茶的需求。
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终于在中国找到了出路。崔会长想到了在图们市进行合同栽培并进行原料供应。他不断寻找气候和土壤同韩国相似的候选地区,最终找到了最佳的玉米栽培地。崔会长还全力以赴地努力打碎人们对“中国产”的偏见,他还在栽培到原液生产的全过程中引入了系统化管理。首先通过不喷洒农药的环保型栽培方法提取原液,同时他还制定了一套系统,使得原产品只有在经过了苛刻的检查之后才能上市。
特别是在图们市玉米地旁边就是正在动工中的当地工厂。这里的部门设施早在2009年就通过了中国的GMP认证,今年7月还接受了韩国食品医药安全厅到当地访问视察。
崔会长为了保证原液的品质,还直接和当地的图们市及其下属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立起了伙伴关系。
崔会长说:“我们同当地机构及其下属的食品当局签订了保障原料安全的谅解备忘录(MOU)。特别是为确保原材料的稳定性同中国当地机构合作在中国是非常罕见的。”
图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宋永旭说:“我们将动员所有能动员的系统,从源头上切断在原料的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广东制药计划更进一步将直接播种并栽培的99万平方米农田打造成以“有机农产品认证”为目标的高端品牌,提高生产的等级。
同时他们还开始了将玉米须茶升级为有代表性的健康饮料的研发(R&D)计划。为此,他们通过和韩国农村振兴厅共同展开对玉米须的研究,找到了大量出产抗氧化、抗癌效果非常好的物质—— Maysin的方法,并申请了专利。
崔会长的长期计划是继韩国国内之后在中国也能掀起一股“玉米茶热潮”。他认为在茶文化发达的中国,玉米须茶能够成为一片“blue ocean(蓝海)”。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