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我方看来,他却是一位总是留有遗憾的将帅。因为比起眼前的敌军,他总会首先考虑华盛顿方面的立场。他从未想过扩大战线,他强烈地认为不能再让美军在韩国战线上做出更多的牺牲。这种想法源于他想应和美国华盛顿政府立场的态度。华盛顿政府方面认为,比起扩大战势,谈判协商时更应该多多考虑美军的撤退问题。
所以,想要说服他就变得很困难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想彻底地赶走共产主义者,他的这种强烈的军人精神很难在李奇微身上找到。虽然我向他提议说至少把战线扩大至礼成江,从而更加稳定地确保江汉以南的区域,但他的想法却很明显是“No”。

停战谈判场所作为中立地带,不应该受到炮击。图为在谈判地从初期的开城转移到了板门店后的1952年3月,美军正在把飞船模样的白色橡皮气球升上空中。这是我军为避免敌军的空袭或炮击而准备的装置。【美国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处】
因此,我还必须就韩国的统一方案与李奇微将军展开舌战。我屡次强调,韩半岛向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就算是停战也得实现统一。但是,不知李奇微将军是从哪儿听来的,他还用日本发音背下了马韩、辰韩和弁韩,并列举了三国时代的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他说“过去韩国也经常处于分裂状态”。
我觉得再想说服他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大部分情况下,争论应该就此打住,但李奇微将军也并非完全无视我的建议。作为统筹韩国战线战况的联合国军总司令官,他不可能完全置韩国政府的想法及韩国人的历史情节而不顾。
1951年7月31日,他发表了声明,称“考虑到陆军和空·海军的战线,我们只能把军事分界线定在连接鸭绿江和开城~平康地区的陆军战线之间”。这既考虑到了目前我军和共产军的战线接触线是开城~平康的这一事实,同时暗示了拥有制空权和制海权的联合国军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北上、从而把军事分界线设定在更北地区的可能性。总之,这算是打开了可以把战线向北推进的可能性。

图为以中共军身份参战后被俘虏、而后拒绝送回本国的中国士兵们为了去台湾,正在进入联合国军的军营。这发生在谈判协定缔结后的1954年1月。中国害怕在韩国战线被俘获的本国士兵拒绝回国而去台湾。[美国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处]
共产方面并没有屈服于把停战线定在38线的主张,反而固执于外国军的撤退。但是,中共军却另有自己的打算,这都是之后才公开的事实。大量兵力都涌向了韩国战线,相应地,其俘虏也相当多。他们似乎对俘虏问题比较执着。多数的俘虏有可能被送往与中国相分裂的台湾,他们对此也保持着高度的关注。总之,在那种情况下的谈判只能是举步维艰。针对双方都很难妥协的议案,双方一直都在打太极。整个谈判都在持续着无效率与无结果的状态,双方都为一些枝节末叶的问题而争论,这也是共产方爱用的心理战的一环。
谈判也有被中断的时候。8月4日,听说中共军的中队兵力已经进入了谈判地附近这一中立地带,所以我方就中断了谈判。这被认为是一种“武力示威”,是算计着对谈判施加影响的中共军实施的一种心理战。那时,我在午餐时间同代表团一行一起站在我们休息的人参馆入口处的台阶上。在我眼前300米处,中共军用机关枪和迫击炮武装着,排成一列前进。谈判地开城来凤庄周边半径4公里都属于共产军管辖的地区。本来就在心理上受挫的我方谈判代表和实务人员们看到此番情景后,不得不感到吃惊。我们发出了强烈抗议,共产军方面一反常态,迅速承认了这点,他们甚至还罕见地开始道歉。谈判在时隔6天后重新启动了。
在那之后,谈判从8月23日开始再次被长期中断了。共产方面称联合国空军机轰炸了开城的中立地带,这根本就是捏造的。尽管根本没有这样的事,但共产方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谈判就这样被单方面中断了。
美军同华盛顿几乎保持着实时联络。配置在谈判地周边的最尖端通讯车上,安装有可与华盛顿及东京进行收发电报的装置。通过这样的方式,美军及时收到了来自本国的命令。相比之下,共产方面的通讯设备就显得比较落后了。要想与北京及平壤讨论在谈判现场没能得出结论的议案,需要花上几天的时间。共产军方面一口咬定“美军轰炸了中立地带”,并单方面中断了几天的谈判,其背后也存在着通讯问题。
就像这样,谈判持续着中断与重启的反反复复的过程,根本没办法取得进展,所以谈判过程被拉得很长。某天,我们接到了“去趟东京”的命令,要求以我为代表的谈判代表全都去趟日本东京。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