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 (周四)
谁买走了雷曼这只“垃圾股”?
상태바
谁买走了雷曼这只“垃圾股”?
  • 沈相福 经济部编辑
  • 上传 2008.09.27 08:57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因为打算购买一只“垃圾股”而不幸成为了受气包。这里所说的“垃圾股”,正是已经倒闭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公司。如今被迫挨板子的便是产业银行行长闵裕圣,这个板子可不是普通的板子,几乎是群起而攻之。

执政党就不用说了,就连在野党议员们也纷纷磨刀霍霍,大国家党国会代表洪准杓指责道:“试图接管雷曼公司简直是一种不可理喻的构想。”他认为产业银行的CEO接手一家即将倒闭的企业,差一点儿使韩国的经济雪上加霜。同一党派的高承德议员更指责说,闵行长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考虑到在担任雷曼韩国代表时从雷曼本公司那里得到的股票期权。这一说法也是从侧面指责闵行长为了个人利益出此决策。但这一切都是无中生有,因为闵行长早就以书面形式向银行理事会表达已经放弃股票期权的意思。

如今就连了解金融的人也站出来落井下石,事情闹得如此沸沸扬扬也情有可原。想必是担心不了解具体问题的严重性索性收入怀中,最终会陷入窘境吧。但是从这一点上,闵行长的举动不应该得到如此的指责。

没有一只股票一上市就是垃圾股,优质股也是如此,它们本身只是股价的一种体现而已。根据价格的高低,人们将股票分为垃圾股和优质股。即便别人都拍手叫好,但我自己买到手后股价下跌,那也叫做垃圾股。现在也许一文不值,但今后有可能上涨的股票也叫做优质股。在我个人看来,闵行长不是想买一只垃圾股,而是想买一只优质股。

垃圾股?此言差矣!

韩国金融机关有一座黑色屏障,华尔街的任何一家大型投资银行永远都那么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让韩国金融机关从来不敢觊觎。他们趾高气昂的气势不亚于他们的股价,具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公司在房地产泡沫破裂和由此引发的衍生商品交易中损失惨重。如今人去楼空,自然股价也随之一落千丈,最终韩国国内银行也开始斗胆凌压而上。

危机重重的雷曼经营集团向国外有实力的金融机关寻求援助,同时也向产业银行求援。深知雷曼内部情况的闵行长立即飞往华尔街,当时他认为如果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购买,那么将会赚得满盆钵金。他并不是要接手一个烂摊子,闵行长同雷曼公司的CEO见面后,要求对方去除空壳资产。让空壳资产涌向特定不良债权(bad bank),只收购资产负债及营业(good bank)。

当时开出的条件是,接管资金不是现在,而是明年2月末交付。这一举措,是为了防止今后出现一些现在看起来无关痛痒渐渐空洞化的东西。闵行长认为,6个月过后雷曼公司的问题将会完全显现出来。经过一番商谈,雷曼公司同意了上述条件,两位CEO又为了敲定最终价格坐在了一起。但双方出现了十分严重的意见差异,雷曼出价每股17.5美元,而闵行长只肯出每股6.4美元,由于始终无法弥补价格间的巨大差距,二人的谈判就这样无果而终。

韩国产业银行离开谈判桌后不久,华尔街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很多顾客涌入雷曼公司,吵着“把我的钱还给我”。雷曼公司无法承受一天之内数百亿美元的取款金额,最终不得不申请破产。

接管一个倒闭的企业,提高价值是M&A的基本原则。在这一点上,产业银行实在是让人大为叹息,他们放弃了一个将美国投资银行变为自己旗下子公司的绝好机会,而这家美国投资银行正是一家坐拥全球网络,掌握着很多值钱信息的大银行。

英国、日本银行争先恐后接手

韩国产业银行放弃后,英国的巴克莱银行立即夺走了雷曼公司的美国法人席位。巴克莱甚至连雷曼的亚洲法人也不放过,但却被日本的野村证券横刀夺爱。野村证券正在积极考虑接手欧洲法人和韩国法人。在雷曼公司各地区法人接手争夺战中,英国的渣打银行和中国的中信集团也参与其中。如果真的是一只垃圾股,那么为何如此备受青睐?

美国排名第1和第2的投资银行高盛公司和摩根士丹利在此次次贷危机中受到严重的冲击,纷纷开始寻找新的股东。大名鼎鼎的投资家华伦·巴菲特购买了价值50亿美元的高盛股票,日本的超巨大银行三菱UFJ收购了摩根士丹利20%的股份。然而在这些国家没有任何人指责说他们的做法过于离奇和冲动。

绝对不能承担风险,那么按兵不动就是万全之策吗?“没有风险就没有收益”这句话适用于世上所有的交易。当机会来临时,因担心后果而不敢出手,就等于无勇无谋。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