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周六)
韩国“会议文化”:穿插演奏总相宜
상태바
韩国“会议文化”:穿插演奏总相宜
  • 中央日报
  • 上传 2011.03.31 14:42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韩民族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所谓“韩风”的主要构成元素之一就是狂歌劲舞,表现出这个民族善于抒情及对艺术的喜爱,这一点即使在正式、严肃的学术场合也有所表现。在韩国,出于各种因缘,参加过一些学术会议和论坛。发现有些会议中会穿插一些文艺演奏,在严肃的学术氛围中注入艺术的因素,使纯语言表达容易导致的枯燥气氛得以调节,形成了独特的“会议文化”。 

  2011年3月18日,在首尔江南“艺术殿堂”附近的国立国乐院参加“纪念新HSK实施一周年韩中文化论坛”,HSK,即“汉语水平考试”这三个词的字头缩写,HSK重点考察汉语非第一语言的考生运用汉语的日常交际能力,目前在全球58个国家、159个地区实施。参加了会才知道,这HSK区分新旧,新HSK2010年实施,此前实施的即为旧HSK。旧HSK分11个等级,新的则将其压缩为6级。据悉,近年来韩国参加HSK的考生呈逐年增长趋势,2008年应考人数为44,500人,2009年为50,000人,2010年则为53,000人。与日本年均60,000人的报考人数相比,从人口比例上来看,韩国处于绝对优势,因为韩国人口只相当于日本的三分之一左右,报考人数却几乎接近日本。汉语教育在韩国究竟重要到什么程度呢?此次大会发言人之一、韩国《中央日报》中国研究所所长刘尚哲先生有一段积极的描述,他说:“我是一个认为韩国学生甚至所有的韩国人的汉语实力就是大韩民国国力的人。我确信,在中国上升为与美国相匹敌的G2的21世纪,正如英语实力就是竞争力一样,汉语也是个人的竞争力。可以说,韩国的未来取决于韩国人的汉语实力。”这段话为HSK考试在韩的逐年升温提供了一种合理的解释,大多数韩国人看好中国的发展,看好中韩关系的未来,为自己的前途和发展而提前投资,是他们学习汉语的第一驱动力。

  翻看大会议程,都是清一色的学术题目,如《韩国的各种汉语考试实施现状与课题》,《对外汉语教材的条件与<当代中文>的问题》,《韩国的第二外语教育振兴与新HSK》,《韩国孔子学院在汉语教育上的作用》等。按说,这样的题目和议程会略显枯燥,不容易引起与会者的兴趣,但细心的组织者安排了一些文艺演奏穿插其中,分别是韩国国立国乐院正乐团艺术导演尹文淑的奚琴独奏《水龙吟》,韩国国乐POPS管弦乐团指挥韩忠恩的大小笛演奏《Morning》,以及韩国中央大学音乐系博士生彭丽颖的古筝独奏《梅花三弄》与电视剧《大长今》主题曲《呼唤》。会议下午1:20开始,不久,即有尹文淑女士的奚琴独奏上场。我细心数了数,至此时已经进行了四个发言,分别是开幕辞、欢迎辞、致辞和贺辞,在口语文字已经连续表达了35分钟之后难免有些枯燥,需要形式上的调剂,于是此时奚琴登场。奚琴是朝鲜族人民喜爱的一种弓弦乐器,相传是中国古代东北一带的奚部族创造的,故名。北宋文人欧阳修在《试院闻奚琴作》诗中写道:“奚琴本出胡人乐,奚奴弹之双泪落。”又:“奚人作琴便马上,弦以双茧绝清壮。高堂一听风雪寒,坐客低回为凄怆。深入洞箫抗如歌,众音疑是此最多,可怜繁手无断续,谁道丝声不如竹。”唐宋时期,奚琴传入朝鲜半岛。据朝鲜成伣编《乐学轨范》所载:“……以黜檀花木(刮青皮)或乌竹海竹弓马尾弦,用松脂轧之。按用左手,轧用右手,只奏乡乐。”现代奚琴,全长60厘米。琴筒木或竹制,有半圆球形和长筒形两种。前口蒙桐木薄板。琴杆木制,琴头呈弯月状、无饰,两轴置于琴杆上部右侧、与琴筒呈平行,轴顶旋成葫芦形。张两条丝弦或钢丝弦。传统演奏方法是左手扶持琴杆、满手握弦、不换把位,右手执马尾弓夹于两弦间拉奏。有颤音、打音、滑音等技巧。据说,奚琴能机动灵活地演奏各种乐曲,声音抑扬顿挫,连续自如,能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以前只是耳闻,今日得以一见。听尹女士的演奏,总体感觉是奚琴音色质朴、刚劲、粗犷,有一定力度,这些均体现出北方民族的特点,而其演奏出的滑音、颤音等,则表现出伤感、孤独、无奈等情绪,音调堪称凄美。这一演奏使得原本会很枯燥的议程出现文艺的活跃细胞,之后则是历时两个多小时的主题发言,过程省略。此时,时间已是下午5:20了。

  会开至此,就在与会者的大脑被连续的语言文字刺激得有些麻木的情形下,韩忠恩先生的笛子演奏和彭丽颖女士的古筝独奏又翩然登场了。而这一艺术穿插所导致的视听形式的转换,顿时集中了大家注意力,使大家被学术和文字绷紧的神经得以缓解。韩忠恩先生演奏的《Morning》为其自创,笛声悠扬,音调忽而激昂,忽而圆润,音乐所激发的想象境界十分开阔,使得大家的精神为之一振,沉浸在优美的笛声之中。这时又见他放下长笛,拿起短笛,长短交错演奏,不仅音调变化多端,而且情绪起伏很大,至此,几个小时会议所带来的疲劳几乎全被驱散,大家随着笛声尽情享受艺术所带来的熏陶和陶冶。当然,最出色的演奏还是彭丽颖的古筝表演,看了会议议程和节目表才知道,原来彭丽颖女士是天津人,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的民族音乐系,后来韩国深造,是首尔大学音乐学院国乐系的硕士生,中央大学研究生院的博士生,现为驻韩中国文化学院的讲师。平心而论,韩先生的笛子演奏水平较高,已在会场上掀起了一个小高潮,而彭丽颖女士的登场则又给与会者带来了惊喜 —— 很久没有这样面对面地听这样较高水平的演奏了。彭女士演奏的是古筝独奏《梅花三弄》,《梅花三弄》为中国古曲,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据明代朱权编辑的《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最早是东晋时桓伊所奏的笛曲。后由笛曲改编为古琴曲,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琴曲《梅花三弄》以泛声演奏主调,并以同样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3次,故称为《三弄》。另外,也有人把之比做像征着梅花花开三度,每度都含有不同的韵味。一度开花稀少,欲露还藏;二度开花大片绽放,满树飘白;三度开花稀落,有绿芽相伴,象征着冬去春来。而在梅花的花期内,一天赏梅花又分早、午、晚三个时间段:早上的梅花含苞欲放,晶莹洁白,幽香阵阵;午时的梅花繁华盛开,灿烂芬芳,笑脸迎人;而傍晚的梅花伴着西斜的落日,落英缤纷,光晕笼罩,别有风韵。彭女士的演奏把这些境界表达得恰到好处,只见她缓缓舒动双臂,轻展十指,在琴弦上弹拨出令人神往乐音,其演奏缓急相宜,高下自如,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涵养,其音时而如疾风飒至,时而如雨打残花,时而又如梅花映雪怒放,婉转悠扬,使人沉浸在梅花的高洁与清逸中,陶醉于梅花的婀娜和孤傲里,落英缤纷,水音潺潺,与会者不由沉浸在“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的氛围中,融入到“梅花一弄断人肠,梅花二弄费思量,梅花三弄风波起,云烟深处水茫茫……”的境界里。我注意看了一下会场,大家都在凝神静听,包括我在内,瞬间都忘记了自己是在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宛如置身于一个艺术剧场,当然我们所在的位置就叫“艺术殿堂”。虽只是瞬间,但也足够了 —— 就是这瞬间驱散了疲劳和枯燥,缓解了一个小时的交通奔波,几个小时的学术紧张,正所谓:学术会议间文艺,穿插演奏总相宜。

  此时,回想起来韩后的类似场合和经历,感觉今天所历绝非个案,而是具有普遍性 —— 即在韩国的一些会议场合,凡是在有口语文字纵横驰骋的地方,总会看到艺术演奏那活跃的身影,或独唱,或合唱,或管乐,或弦乐 …… 形成一种独特的“会议文化”。

  又忆起2010年10月10日,去水原中心大教堂参加礼拜活动,得以近距离观察韩国的基督教,记得那天时至11:00礼拜开始,唱诗班开始从两侧的耳室走出,缓缓入场,人数约在百人上下,男女比例大约是20%和80%,男性一身白色西装,女性一袭纯白长裙,给人以纯净肃穆之感,他们分两侧向中间移动,就像两条白色的小溪向中央汇集。此时指挥也走近了乐池,五、六十人的乐班开始奏乐,一曲曲宗教音乐响起,在壁墙的五彩玻璃上环绕,在宽阔的穹顶下回荡,使人不觉进入了一种“宗教语境”。根据英文字幕,歌词大多是赞美耶稣基督的,如“歌颂我主耶稣,他是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当我们迷路的时候,是他把我们引向正确之途;传播他的伟大和慈善,像他把光明播撒到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 ”“唯有我主耶稣,至高、至善、至能,如日月之光普照大地;是主给了我们面包,并让我们远离邪恶。忘记别人的债务吧,如同我主忘记了我们的债务。阿门 …… ”近百人的唱诗班发出的“阿门”、“阿门”之声很是宏亮,在教堂穹顶上盘旋,在墙壁间回荡。此时,齐唱、独唱,乐声,相互交错。其后,在神父的布道中也不断地穿插有乐队的演奏和唱诗班的演唱,一般都是在30分钟左右的布道发言之后就有歌声和乐声,略显乏味和单调的宗教教义此时也就不那么枯燥了。当然,宗教礼拜不是学术会议,但其宣讲和布道的部分也是要说明某种道理,这和学术发言要讲清楚一个道理本质上是相通的。

  还有2011年3月3日,参加了水原大学的开学典礼,气氛热烈,场面隆重,校长、校董、教务长等接连致辞,连续的七八个讲话不由使人昏昏欲睡,放眼望去,新生群里已经出现了打哈气、伸懒腰、发短信的景象 —— 这是典型的不耐烦的信号。就在此时,但见旁门闪开,请出了两位男女高音歌唱家,加上坐席上的合唱团的配合,表演了一首首世界名曲,顿时有些枯燥的气氛立时被注入了活力,像干涸的田野里注入了夏季的雨水,生命的活性又重新回到那一张张青春的脸庞上 ……

  经历的多了,才知道,准确地说,不仅仅是会议,只要是有语言文字表现的地方,就有艺术演奏的活跃身影,二者相互交错,相互穿插,如影随形。而在这背后则反映出韩民族重情感抒发、重感性的生命直接体验的特性…… 总之,就是要在文字和形象之间达成一种默契,在抽象与形象之间找到一种替代,在紧张和枯燥之间找到一种缓解,在理性和感性之间找到一种平衡。这就是为什么当你感觉语言文字呈现枯槁乏味之态时,艺术演奏就翩翩而来,如吹面不寒杨柳风 ……

投稿人: 中国南开大学文学院 刘畅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