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对于学生们来说到底是什么呢?不久前听到某大学的理事长这样说,“大学的主人是法人。学生怎么能是大学的主人呢?”。意思是说“学生们的主张不可理喻,大学是我的”。这里说的根本不是法律问题,而他却理直气壮。一时间让人觉得他是不是把学生们当成每年1000万韩元的摇钱树。真想看看大学们的真面目,因此笔者读了各大学校长在今年入学仪式上发表的演说词。“成为全球的领导!”、“怀着进取之心不断挑战吧!”、“要成为知识分子!”等毫无新意的嘱咐是其中的主流;而表示“力争教好学生”、“分担学生们的苦恼”之类的温暖人心的话却鲜有听闻。
可能在4年前就听到了上述演说词的今年的毕业生们怎样了呢?10人中有5人没找到工作就离开了校门。虽然受到了经济方面的影响较大,但是大学方面却没有反省是否有好好教学生、做过什么努力。反省是进步的基本前提,这些都是空口号而已。大学只热衷于重新招生,填满毕业生的空缺,但是没有看到大学为存在的问题而苦恼。最重要的是教授们对工作没有热情。这不仅让人联想到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麦克尔·桑德尔(Michael J. Sandel)的经典讲义。充分彻底的准备和能与学生互动的双向课程内容,这是以对工作的热情为基础的。韩国也有很多优秀的教授,但在质量和竞争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还需要思考。他们大都是靠着每年内容相同的讲义来混饭吃的。
职员的革新也迫在眉睫。因为有退休保障、大多数可以在放假期间缩短工作时间、收入不菲……,所以才会有说法称“大学是上帝隐藏起来的单位”。职员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学生,但是主人们被赶入冷冰冰的屋子,职员们自己却占着热炕头。这与交不起学费休学辗转各处打工赚钱、为节省饭钱涌向校内食堂、在陈旧的实验室忍受着寒冷做实验的学生们截然不同。难道是职员们出钱建立了奖学金吗?好像没有听说谁自己降低了工资。职员们要享受这“黄金时代”到何时?
3月校园新生们的活力应该延续成为韩国的竞争力。大学是国家发展的源动力,国家竞争力也出自大学。大学应该成为保护这些引领韩国未来的主人公们的篱笆,以使他们能尽情地培养和施展梦想。对于学生们来讲,大学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呢?不禁要大声问一下大学:你曾经有哪怕是一次温暖对待过你的主人吗?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