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便如此,笔者仍然认为韩中FTA必须尽快签订。最大的原因仍然是中国的内需市场。中国从今年开始的第12个五年规划的核心就是高度产业化和扩大内需。(摩根·斯坦利)预计中国的消费市场在全世界所占的比重将从去年的5.4%增加到2020年的12%,增幅将达两倍以上。如果考虑到两国消费市场的潜在规模和差异,FTA对于韩国来说将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
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中国贸易构造的变化。中国的出口中,加工贸易的比重由2009年的56.9%降低到了去年的46.9%,而从外国进口零件进行加工出口的贸易模式正在呈现萎缩趋势。当然,进口产品中的零件进口比重也在逐渐变低。而其缺口正在由消费产品所填补。韩国的对华出口现在也必须开始瞄准消费产品市场。FTA将有助于这一趋势。
如果韩国想“永远都不同中国签订FTA”,那么就永远不需要犯愁。但是,希望成为FTA核心国的韩国不能忽视世界第二的邻国市场。如果说两国签订FTA是不可避免的过程,还是越快越好。这主要是考虑到两国之间的技术差距。
韩中两国的技术差距正在逐渐变小。中国在今后的5年间将在环境、新型再生能源等7个新兴战略产业中投入10万亿人民币(约合1万零500亿美元)的集中投资。这些产业大体上都和韩国的新一代发展动力领域相重合。FTA对于技术先进的国家更为有利。在中国超越韩国之前,韩国必须牢牢抓住“双赢”的大框架。同时,我们还必须要注意台湾和中国大陆的《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定(ECFA)》,一旦该协议生效,将使两岸间的技术合作大大加强。即使从现在开始讨论,韩中两国间的FTA正式生效也最少需要4~5年的时间。我们必须考虑那时的中国又将是怎样的一种面貌。对于韩中FTA来说,时间反而是对中国更为有利。
FTA是相对性的。如果我们能够得到些什么,那么也就必定会失去些什么。如果大型汽车生产企业通过出口获得利益,那么国内的一些小的企业就将因为中国产产品进口的增加而遭受损失。安山中小企业的担忧也是理所当然的,必须对他们提供战略扶持和结构调整;必须强化加强韩国国内企业(产业)改善体制的努力,使他们能够应对中国产品进入韩国市场的冲击。
韩国对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直适应得很好。上世纪90年代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时,鞋、服装、纤维等韩国的委托加工企业纷纷将工厂迁至了中国。得益于此,韩国的产业得到了升级。此次FTA也必须发挥这样的效果。韩国必须把同中国签订FTA看做是第2次结构调整的良机。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