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力搜索是为试探敌军的武力状况而展开的,是一种探究敌军的抵抗能力的测试。8军司令官李奇微(Ridgway)喜欢给所有的作战取一个独立的名称,这次作战被他命名为了“猎狼犬(Wolfhound)”。
连队战斗团像猎狼犬一般顺利地向前挺进。从平泽经乌山,向水原方向而去。美军的优势显而易见。美军的进军使得敌军忙于躲藏,显然他们是想避开美军。中共军看着沿路北上逼近的美军后,赶紧藏到了骊州等地的山区地带。尽管中共军不时展开激战,但却无法抵挡美军的火力。
美军曾把突然插足韩国战争的中共军想得很神秘。曾在平安北道云山相遇的中共军擅长运用奇怪的战术。胡乱地吹着笛或敲着锣等,同时还只在黑夜里出没,让人感觉到了一种类似鬼气的东西。美军曾对他们感到心理上的恐慌,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此次的情况完全不同。中共军就像是在充满凉意的秋风中不停摇曳的落叶。看着中共军把向南推进的战线有气无力地拱手让出的样子,美军找到了自信。
不仅是美军。看到米歇尔如疾风般的进攻与无力地让道的中共军,韩国国军和联合军的士气也开始高涨。中共军再也不是充满神秘色彩的军队了,而是疲惫、饥饿、无法展开正面对决的虚弱的军队。
在这期间,曾有过一面之缘的美军25师团的威廉·基恩(William B Kean)少将一看到我,马上向我说明了猎狼犬作战的经过,同时还说“今后和中共军作战时,要以此次作战为例子”,无法掩饰他欣喜,这点让我印象深刻。
李奇微的领导能力正在发挥。他对美军将兵说“我们是接到美国合法政府的命令而来到韩国的,因此一定要打赢这场仗”,再次激起了美军开始消退的士气。
他采取了与前任沃尔顿·沃克将军不同的战法。沃克将军不愧是曾是战车战名将巴顿(Patton)的部下,派出装甲部队试图突破。而李奇微的风格与此截然不同。他采用的战法是将各个部队派遣至侧面,重视相邻部队间的连接,并在此过程中展开进一步的作战。这是一种考虑到擅长迂回、埋伏、包围的中共军战术的作战法。
当时李奇微司令官的作战名叫“霹雳(Thunderbolt)”。随着作战的展开,出现了“并肩(Shoulder to shoulder)”的口号,意思是相互紧贴着。李奇微重点指示缩小部队与部队之间的间隔,另外还对指挥官们强调道“两阶段下派指挥”。即,“师团长去团或大队,团长去大队和中队指挥”。也就是说,同时强化不同部队间的横向纽带和部队内部上下间的纵向纽带。
有一段能够发现李奇微真正性格的轶事。当时他指挥的美国8军司令部位于大邱,但是他并不呆在那里,他坚信“指挥官应该随时置身于前线”。因为他相信不能无视现场感觉就制订作战计划,所以他经常和美国1军团军长弗兰克·米尔本(Frank Milburn)军团长住在一起,同吃同住。米尔本军长与虽然年轻但却是上级的李奇微将军一起生活,应该是多么困惑的事情呢?现在想起来也觉得很有意思。
李奇微阅读着1军团的作战计划,当看到作战参谋以撤退为主制订了作战后,他当场换掉了那位作战参谋。这点说明了当时他所指挥的强有力反击作战之所以能顺利进行的原因。
1951年2月初,国军1师团所属的美国1军团朝着首尔进军。我们师团经首尔去了临津江,美军3师团朝着议政府,而美军25师团计划向两水里进军。美军9军团下面的美军1骑兵师团、24师团和韩国国军6师团往利川、杨平、骊州方向去了。但是中共军并没有被击退。他们避开了从平原进攻向北挺进的美军1军团的锋芒,将主力部队转移到了山区一带。他们在山区地形展开的战术最终再次让韩国国军和美军遭受了严重的打击。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