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12月9日访问了湖北省武汉的辛亥革命博物馆。当天是以《孙中山和梅屋壮吉》命名的特别展览会的最后一天。展览会展示了孙中山和梅屋来往的书信、身在东京的孙中山和宋庆龄的结婚典礼照片等记录辛亥革命当时活灵活现景象的照片和影像。在现场还遇到了一位正在拭泪的82岁中国老人。他说“我80岁的人生和中国动荡的历史一致,怎么能不落泪呢?孙中山和梅屋两人的友谊给今天的中日两国国民带来了无言的教训”。
梅屋曾是孙中山背后的合作者。他通过经营电影事业赚了很多钱,27岁时和大自己两岁的孙中山结成把兄弟。之后支援了相当于现在2万亿日元的巨额革命资金,购买了武器和弹药等。两人的关系是最近梅屋的曾孙小坂文乃出书公开了相关资料之后才被外界得知的。
孙中山有很多日本朋友。在他30多年的革命活动期间,1/3以上的时间在日本度过。在通过近代化而取得成功的日本摸索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他的想法被整理为“大亚洲主义”。他把西方和东方划分为以武力和利益为基础的霸道文明和以仁义和道德为基础的王道文明,还大声疾呼对抗西方的帝国主义侵略,亚洲的被压迫民族必须齐心协力。称“为此中国和日本表示必须合作”。
此后100多年过去了,中国现在发展成了与美国平起平坐的G2国家。但是注视着中国崛起的东亚国家表现的全是不安的眼神。去年9月发生钓鱼岛(日本名“尖阁列岛”)纷争时,中国的表现给日本社会敲响了警钟。曾一度平静的日本的重新武装论又喧嚣起来,书店里露骨地表现对中国反感的书很有人气。经过天安舰和延坪岛事件之后,韩国看中国的眼光也衬托着浓厚的担忧。
中国如此强硬的面貌果真符合孙中山的遗志吗?或许中国会说自己具备和西欧平等的力量,已经完成了孙中山的意志。但是在国际社会,注视中国的负责任姿态的这些人的想法不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主张说,“孙中山主张的亚洲合作才是中国需要走的路”。他被称为是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外交头脑。他还说“中国不可以面向霸权,今后也不会发生这种事情”。
今后韩中日时代将如何展开?“我们希望的不是霸权国家中国,而是同东亚地区一起歌颂繁荣、发挥领导作用的中国”。这是韩国前总理李洪九的话。他还说,“我们不能左右中国的未来,但是我们可以起到帮助中国创造性地发挥他们睿智的作用”。为此,有意见指出应该面向创办韩中日合作体制,甚至是东北亚集团安全保障体制和经济共同体等。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