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生效的中国和台湾的ECFA是代表性的利空消息。随着去年6月末签署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生效,“Chiwan(China+Taiwan)时代”正式开启。在最大市场中国,韩国与以关税优惠武装的台湾狭路相逢。
根据ECFA,中国开始对台湾生产的539种商品和服务予以免除或者减免关税的优惠。原产地台湾的水果等108种商品立即零关税进口中国,其他品种也在两年后将享受零关税优惠。
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杨毅最近预测称:“以2009年贸易额为基准,台湾将获得超过4亿7200万美元的关税减免优惠。”不仅是台湾企业获得优惠。日本企业也纷纷进入台湾,以台湾为原产地迂回进入中国市场的事例也正在增多。
中国的“景气速度调节”也对韩国企业形成负担。中国政府在2008年年底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阻止经济萎缩,实施了4万亿人民币(约680万亿韩元)规模的超大型刺激政策。其中有对排放量1.6升以下的汽车消费税减免25%的政策。得益于此,2009年中国汽车销售量比2008年激增了46%,达1365万辆,超过美国成为了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行业估算,去年也销售了1800万辆。
但从今年开始,中国财政部将汽车消费税从7.5%回调至了10%。《新华社》对此报道称:“随着汽车市场的增长态势放缓,行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北京市政府从今年起实施车牌摇号政策,估计将成为北京现代的重磅炸弹。
北京去年销售了70万辆,从今年起为缓和严重的交通拥堵,决定限制为每年24万辆,并通过摇号发放车牌。
中国的“收紧银根”也是隐患。随着物价的暴涨,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在去年10月和12月两次上调基准利率。但物价的不安仍然没有得到控制,追加上调利率的说法不断。去年兑美元升值3%的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也在增大,韩元随之升值的可能性也增加。
另外还有担心认为,中国控制物价失败的“中国通胀(Chinaflation)”可能波及全世界。
☞中国通货膨胀(Chinaflation)
意指中国的物价上涨。“世界工厂”中国此前大量出口廉价工业品,在世界范围内起到了稳定物价的作用。有担心认为,随着最近中国物价不稳、工资上涨,源自中国的物价上升压力可能蔓延至全世界。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