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对华出口1000亿美元的“悖论”
상태바
对华出口1000亿美元的“悖论”
  • 韩友德 中央日报中国研究所次长
  • 上传 2010.12.27 11:01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2010年11月,韩国贸易史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这是因为针对特定国家的出口额有史以来首次超过了1000亿美元。出口对象是中国,2010年1至11月,韩国的对华出口额达到了1057亿8100万美元,早早地突破了1000亿美元的大关。韩中建交18年以来足足增加了100倍左右。这是惊人的速度。虽然这个消息很振奋人心,但是业界和媒体却很安静,反而是一份关于担忧对华贸易依赖度提高的某国策研究所的报告吸引了大家的关注。在因为天安舰沉没事件、延坪岛炮击事件、取缔非法捕捞等问题两国外交摩擦频发的当口,没有精力报道“出口额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的消息。

这不是杞人忧天。因为韩国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都流向了中国,包括香港在内的话就超过了30%。无论因为何种理由,如果对华出口急剧减少对韩国的经济必然有消极的影响。这是“1000亿美元出口额的悖论(paradox)”。

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两国间的贸易结构吧。对华出口中有大部分都是由进军中国的企业(投资企业)在韩国总公司进口零部件所带动的,属于投资带动型的出口。进军北京的现代汽车就采用了核心零部件从韩国进口的方式。这是在韩国、日本、台湾等地生产高附加值的零部件在中国大陆进行组装之后再出口(内需销售)的东亚分工的缩影。事实上,韩国向中国出口的产品中有70~80%都是半成品(零部件和半成品)。韩国在这一分工结构中充当一个轴心,由此创造了出口的增加。

让这些变成现实的关键因素只有一个,即“技术”。因为韩国企业的技术竞争力高于中国企业,这才使得高附加价值的零部件出口成为可能。但是,未来的情况不会一直都这么乐观。这是因为随着中国本国企业的技术能力日益提高,中国进口零部件的数量在减少。这当然对韩国零部件的出口亮起了红灯。比如说北京现代,在进入中国市场初期,有约占60%的零部件是从韩国进口的,但是现在(包括发动机在内)有90%以上的零部件在中国自给自足,这很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再加上作为2002年胡锦涛体制上台以后推进的“自主创新”战略之一,中国已经开始积极培育零部件产业。在家电、机械等部分领域,韩国零部件的出口减少已经到了令人担忧的境地。

如果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内需市场扩大,韩国企业的对华出口也会随之增加,那就大错特错了。如果没有领先一步的技术(服务),中国市场对于韩国来说不过是“镜中花”而已。到那一天,韩中贸易面临的将不是贸易依赖度提高的问题,而是“没有商品可出口”的问题。这就是两国贸易结构的现状。必须在中国的技术追赶、贸易中的人民币结算、自由贸易协定(FTA)等急剧变化的贸易环境中先发制人。其核心还是领先的技术。必须明确并坚持这一点。韩国政府也应该加强纠纷管理,避免两国间的外交摩擦波及至经济领域。这是解决“1000亿美元的出口悖论”的出路。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