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从根本上重新构架对华外交的框架
상태바
从根本上重新构架对华外交的框架
  • 李熙玉 成均馆大学政治外交系教授
  • 上传 2010.10.18 09:24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随着朝鲜把金正恩推选为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将接班体系正式化之后,中国就像是等着这一刻一样给予了回应。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将印有毛泽东和金日成会谈的照片、并在下面刻上“世代相传”字样的盘子赠送给了金正恩。这一举动向国际社会表明了日后中国对朝鲜的政策方向和原则。由此,“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对朝鲜施加影响”、“围绕改革开放的问题,两国间的矛盾深刻”等充满希望的预言短期内将沉入水底。再加上中国的外交政策一旦决定之后就不会轻易更改,尤其是中国在朝鲜核试验之后掌握了对朝政策的成果和底线,就更加不会改变这种基调。

朝鲜也正在积极回应中国。首先召开党代表会议,将政治过程制度化,开始逐步摆脱“遗训统治”的方式。虽然界限依然很明确,但是为了将正在变化的现实尽可能地用可行的方式反映出来,修订了党的章程。这也是金正日委员长对今年5月份访华当时胡锦涛主席建议分享“治党治国”经验这一提议的回应。更进一步来说,两国正将边境地区的经济合作正规化。尽管联合国安保委员会的对朝制裁正在发挥效力,朝鲜依然在铺设铁路、开放港口。东北地区的跨国经济合作好像马上就要沿着韩半岛扑面而来。

在这样的变化中,党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金正恩极有可能与将于本周闭会的中国共产党第17届5中全会上被选为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习近平国家副主席成为合作伙伴。习近平在2008年成为新一届领导班子接班人之后,访问的首个海外国家就是朝鲜。见到金正日委员长时他强调中朝两国“鲜血凝成的友谊”,基于这一点,两国新领导人之间的交流也就很自然了。

中国新的对外战略短期来看是为了应对几乎所有东北亚的国家都会产生权力变化的2012年。但是从长远来看,是在国际问题中以“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为目标,制定出独立的中国外交模式的过程。天安舰事件、中日纠纷、汇率摩擦、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反映出来的中国态度就是这些变化的象征。在未来,很多问题也会沿着这种思路进行处理。

结论就是,如果韩国不能打起十二分精神,准确设置好对华政策的坐标,就很有可能会被卷入漩涡之中。认为“越是强化韩美同盟,中国就越会重视韩国的战略价值”的期待也该收起来了。也要反思把民主主义国家之间不会有战争的民主和评论或者来自美国的“中国威胁论”机械地套用在中国身上的惰性。还要虚心聆听对于没能把朝韩关系的僵持变为韩中之间的“战略关系”的批评。在踌躇不决之间,韩中之间的认识差异扩大,弄不好就会僵化成外交基本框架。虽然很可惜,但这就是两国关系的真实现状,韩国必须接受这一事实。

只有深刻反思,才能想出新的策略。首先应该加强组织和人力,扩大公共外交等,彻底改善对华的外交力量。其次应该把制造“中国威胁论”以偏向韩美同盟的派别模型变为“哪里有付出,哪里就有收获”的业绩模型。对华的政策创意没必要单独去搜集。打开仓库,每次政权交替时制作的有用政策报告书正铺满灰尘等着呢。更重要的是,决策者们应该更新对中国崛起的认识,重新抖擞实践的意志,将了解中国战略价值的具有政治眼光的参谋安排在身旁。这样才能有力量。

韩国的对华贸易依存度达到25%,贸易顺差大部分是与中国贸易时产生的,在当下这种今天首尔产生泡菜风波、明天就要从中国引进白菜的现实下,韩国的处境还没有悠闲到囿于“联美通中”的框架内而试图与中国保持距离的地步。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