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02日 (周六)
“天安舰退出战略”不要被牵着鼻子走
상태바
“天安舰退出战略”不要被牵着鼻子走
  • 崔刚 外交安保研究院教授
  • 上传 2010.07.12 14:26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围绕天安舰事件被交付联合国安理会的第35天即7月9日通过的《天安舰事件主席声明》,韩国出现了赞反参半的评价。通过的不是“决议案”而是低一层次的“主席声明”,而且没有提到朝鲜的名字,对韩国和朝鲜的主张都予以了接纳,这没有达到国民们的期待。特别是这使天安舰牺牲者家属非常失望。但与在事件处理过程中出现的包括中国和俄罗斯立场的国际社会现实相比,虽然没能拿出坚决的措施,但至少取得了一半的成功,对于在国民们的期待和国际社会现实之间努力的韩国政府的外交活动也可以给予肯定的评价。特别是让对军民联合调查团的调查结果提出疑问并持否定性立场的中国政府改变立场,从而一致通过主席声明的成果是值得一提的。

对于韩国来说紧急的不是对天安舰外交进行评价或追究是是非非,而是做好应对、处理今后要面临的变化。主席声明通过之后,围绕韩半岛的国际形势可能会迅速变化。主席声明通过之后,朝鲜开始强调要为重启六方会谈进行努力,中国也强调尽早将天安舰事件告一段落,迅速重启六方会谈。与此相反,美国和日本认为安理会的主席声明明确向朝鲜传递了警告信息,敦促朝鲜进行根本性变化。周边国家的这种立场差异预计会持续一段时间。美国或日本也将渐渐苦恼“天安舰退出战略”,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将重心转移到朝核问题和六方会谈上的可能性也会增大。这样的事态发展使得一直坚持“先天安舰事件,后六方会谈”的韩国有了负担。所以,韩国从现在开始应该苦思的是,如何在立体性的层面一揽子处理包括天安舰事件在内的朝鲜的各种挑衅和问题等“后(post)天安舰事件”。

韩国在构想对朝战略的同时应该关心的是相关国家是不是都同意韩半岛和平与稳定这一大目标,对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条件和方案上是否存在不同意见。不仅仅是认识方面,如果在政策性的优先顺序和接近方法上不能形成并扩大共鸣,韩国的立场就会受到削弱,就会被牵着鼻子走而不是引领事态发展。为防止这种情况,就要抛开“一厢情愿(wishful thinking)”、随意解释和当为性的接近,不仅仅要认识国际社会冷峻而严酷的事实,而且要密切分析、评价相关国家的理解和立场。在此基础上通过促进双边或多方层面上的战略对话来扩大共鸣,同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开发多种杠杆效应和政策提案。韩国特别应该关心的是构建地区和国际合作网,在这种层面上应积极研讨“小规模多方协商和合作体(mini-lateralism)”。

环绕韩半岛的各大强国以天安舰为契机在安保层面上的力学关系的变化、强化竞争和牵制的可能性等,这也是应该关注的问题。天安舰事件之后,一方面同时强化韩美同盟和韩日同盟,另一方面不能排除中国的牵制和俄罗斯的介入加强的可能性。美国和中国围绕韩美联合海上演习的矛盾就是展示这种可能性的很好说明。以韩半岛问题为媒介的周边国家之间的竞争和牵制越是加深,韩国政策性的选择幅度将会减小。

所以韩国不应将韩半岛问题当成是引发、加深同周边国家的竞争和牵制的原因,而应该当成是合作的对象来进行外交上的努力。例如,韩国在应对包括朝核问题在内的各种安保问题时应该看清地区政治局势的变化和趋势,在活动空间的确保和使用上倾注更多的关注和智慧。就主席声明这一结果,不应该争论是是非非或问责功过,而应该客观地看待、消除不同意见,集聚国民舆论,为应对未来的情况而努力。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