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韩国队选择了球队现在的训练地点勒斯滕堡(海拔1233米)作为战前训练的场所。当时球队就曾来往于伊丽莎白港和约翰内斯堡之间参加友谊赛。
今年5月9日,球队在坡州训练中心集中后,开始了一系列的训练,目标就是适应高原地带。坡州训练中心对休息室进行了改装,设置了低氧室。在这里球员们每天可以体验一个小时在高原地带生活的感受。后卫吴范硕向记者讲述了低氧室内难受的感觉,他表示:“进入低氧室就感觉头晕。”
前往南非之前,球队的训练地点施奥地利蒂夫特也是高原地带,海拔超过1000米。球队在这里停留了接近10天,对高原地带进行了第一轮的适应。6月4日球队来到了南非。在施蒂夫特,尽管没有低氧室,但是球员们每天都要使用低氧面罩进行一个小时的训练。这种训练能够帮助球员减少呼吸量,从而提高适应高原地带的能力。
体育科学专业人士认为在适应高原地带方面,阿根廷队相对韩国队占有优势。
阿根廷队在5月27日就早早地来到了南非。直到现在他们仍然埋头在训练地点比勒陀利亚(海拔1300米)进行训练。韩国队在海岸城市伊丽莎白港完成了第一场比赛,而阿根廷队则在约翰内斯堡与尼日利亚队完成了第一场比赛。也就是说在来到南非之后,阿根廷队一直在海拔1300米以上的地方进行训练和比赛。体育科学研究院宋洪善(音)博士表示:“在南美有很多像厄瓜多尔与玻利维亚这样的高原国家,因此阿根廷队的球员们拥有很多在高原地带进行比赛的经验。”
但是许丁茂教练自信地表示,韩国队绝不会在体力方面处于下风。许丁茂教练表示:“体能训练时巴尔哈因对韩国球员的体力也表示了惊叹”,“与体力相比,如何适应球的速度才是关键”。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