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联合国下属的国际劳工组织(ILO)北京办事处的高级顾问李昌辉(音,46岁,照片)向在华投资的韩国企业提出忠告称,即使是像改善食堂和洗手间环境一样的小细节,也不应该忽视。
李顾问表示:“在中国,随着劳动力不足现象的显现,劳动者市场发生了质的变化”,“尤其是随着新一代农民工的出现,政府开始积极维护劳动者的权利,这会导致出现劳资纠纷的可能性增大。其实早在2008年时就已经预见到这种状况的出现”。
曾经200多次出访过中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工作场所的李顾问是首尔大学社会学的博士,他从1996年开始在国际劳工组织任职。以下是对他进行采访的内容。
-最近连续出现罢工的背景是什么?
“从2003年开始,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现象开始出现,劳动者的发言权逐渐得到了保障,劳动相关的法律也逐渐完备。相较以前,劳动者的工作变得更加安逸。在韩国,企业设立工会的比率为10%,而中国已经超过了70%,长江三角洲地区按产业类别组成的工会也在相继出现。”
-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态度是怎样的?
“中国的收入差距状况已经恶化到了南美的水平,而且差距扩大的速度很快。如今,与施行只对部分阶层有利的人民币升值政策相比,中国政府更倾向于能够增加大部分劳动者收入的政策。”
-如果不调整汇率,而是选择提高工资的方法,那么中国政府会不会是自己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呢?
“也不是不能这么看,但是并不是两者选其一。虽然这必然会导致罢工的增多,但只要不出现暴力行为,政府是不会制止的。尽管如此,中国仍不会像韩国一样爆发对民主化的要求。”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