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因朝鲜的第一、第二次核试验,中国国内的对朝政策争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对于中国来说,朝鲜是什么,朝鲜是战略财产还是负债?对此问题的回答出现了两派。一是重视无核化、中美关系等国际地位的战略派。这一派的成员主要是外交部部分人以及去西方学习国的学者、专家,他们在朝鲜核试验后突然涌现了出来。他们的论点如下:①中国是朝鲜核试验的牺牲者;②朝鲜无视中国的国家利益;③为改变朝鲜的政策应行使影响力;④对平壤进行援助是怀柔政策。另一派是认为朝中血盟比无核化更重要的传统派。他们的指向同战略派截然不同。①朝中是在抗美援朝战争时共同对抗美国而形成的唇亡齿寒的血盟关系,中国不能破坏对朝关系;②阻挡可以诱发朝鲜挑衅的国际压力符合中国的核心利益;③中国为防止朝鲜出现不稳定局面应继续援助;④朝鲜是对美缓冲地带、战略财产【《国际危机集团(ICG)报告书》,2009年11月】。
传统派的核心是人民解放军和共产党,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元老是支柱。朝鲜不让军队进行世代交替可能是考虑到同中国军队的关系。虽然在中国内部也将此争论作为对朝政策转换的信号,但ICG的结论则是传统派的理论基调处于绝对地位。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去年10月的访朝决定了这点。争论完全转向了朝鲜的稳定比无核化更重要这一方。他承诺要向朝鲜进行大规模援助,参拜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毛泽东长子毛岸英墓。毛岸英是朝中血盟的象征。据悉,随着第一次核试验时强烈的对朝压力使双边关系弱化,重新开始了对引发朝鲜不稳定的反省。
外国媒体报道称,以3月份的天安舰事件为契机,中国又掀起了对朝政策争论。中国媒体也介绍了传统派、战略派的声音,但同核试验时多少有些不同。责难朝鲜的论调还很弱,不将天安舰当作是国际问题而当成韩朝区域问题的倾向很明显。一位海外华人学者的评论让我们感到了挫折,“天安舰事件不是正义的问题而是国际政治问题”。但很明显,双方都出现了“朝鲜疲劳现象”。虽然韩半岛的和平稳定符合当前中国的国家利益,但中国的对朝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态度变化绝对无法逆转政策的流势,需要世代交替的时间、沟通和交流。我们不应对中国领导人的发言又悲又喜,应该反复思考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说的“战略性忍耐”。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