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是与两国政府间关系得到改善相反,民间的对立情绪激昂,让人担忧。观看24日奥运会闭幕式的韩国人不能不激动,因为在闭幕式中出现了把东海标记为“日本海”的地图,爆发出批评中国的声音是可以预料到的。
更为严重的是中国国内掀起的反韩情绪,这在北京奥运会上表现得非常明显。在开幕式上,韩国代表团入场的时候没有受到观众的欢迎。中国观众向台湾和日本代表团报以雷鸣般的掌声,韩国代表团却没有受到同等的待遇。这让出演孔子3000弟子的演员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呐喊黯然失色。
很大一部分以虚构事实为基础
今年以来,煽动反韩情绪的报道在中国媒体和互联网上随处可见。奇怪的是这些报导都是采取引用韩国国内主要媒体的形式。在今年5月,一名中国网民在网上发表道:“奥运圣火在首尔传递的时候,因暴力示威接受调查的中国学生被处以10年有期徒刑。” 并冒称该消息是来自《中央日报(英文)》。在7月末,广东省《新快报》声称援引《朝鲜日报》报道说:“成均馆大学教授朴芬庆发表了主张孙文先生拥有韩国血统的论文。”这也是捏造的新闻。8月中国门户网站搜狐声称援引《东亚日报》登载了“首尔大学教授朴惬沣主张中国奥运会开幕式展示的罗盘是韩国发明的”内容,激起了中国人的愤怒。朴教授是虚构的人物,这样的报导也都是子虚乌有。
如果放任自流将给两国信任带来伤害
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国内的部分媒体和网民受到这些虚假报导的误导对韩国发起猛烈的批评。为什么煽动反韩情绪的虚假报导会在中国流行?中国的韩国问题专家们分析认为,自2005年韩国把江陵端午节申报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开始,反韩情绪开始高涨。中国人误解为韩国夺走了中国的传统遗产,这为反韩情绪奠定了基础。
可是真正重要的问题是,中国当局对虚假报导引发的中国人的愤怒放任自流。中国当局绝对有澄清这些虚假报道的能力。当中国的田径明星刘翔放弃比赛的时候,中国当局立即进行了彻底的回复管理,表现出引导舆论的能力。
韩中两国昨天对提升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实行方案进行了讨论。可是为了提升两国关系,信任必须优先考虑。随着韩中交流日益频繁,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摩擦,所有的问题不可能都在事前进行预防。如果互相信任,任何纠纷都可以得到圆满解决。对于滋长危害两国信任的部分中国媒体和网民,中国当局应该刻不容缓地采取负责的措施。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